在县旅游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县旅游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旅游安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深刻分析当前我县旅游安全,特别是涉水文旅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这次会议既是一次问题分析会,更是一次责任压实会、工作部署会。刚才,县应急局、文旅局的同志通报了近期安全生产形势和旅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讲得都很好,问题找得准,分析得也比较透彻,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绷紧旅游安全这根弦
    近年来,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以XX江、XX河为代表的滨水旅游,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区内外游客前来“打卡”,成为了展示我县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也实实在在地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根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就已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其中超过60%的游客参与了各类涉水旅游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正如刚才通报中提到的,随着我县滨水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安全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野蛮生长”现象突出,安全基础薄弱。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下,一些沿河沿岸的旅游经营活动呈现出无序发展的状态。部分经营主体安全意识淡薄,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投入。无证经营的“黑筏”“黑船”屡禁不止,自制的竹筏、皮划艇等设备缺乏安全标准和检验,一些“网红打卡点”更是完全由民间自发形成,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设施和管理人员,基本上处于“零设防”状态。这种粗放式、掠夺式的发展模式,无异于在悬崖边跳舞,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监管体系存在短板,协同治理能力不足。旅游安全,特别是涉水旅游安全,涉及文旅、应急、公安、水利、交通、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需要多方联动、齐抓共管。但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联合执法机制还不够健全,日常监管存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责任边界不够清晰,容易形成监管盲区。例如,对于桨板、野外游泳等新兴的水上活动,我们现有的管理办法和规范还相对滞后,导致监管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难以对游客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三是游客安全意识匮乏,风险防范能力不强。许多游客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追求刺激和新奇,往往会忽视潜在的危险。在我们的重点河段,尽管设置了警示牌,但仍有游客不听劝阻,在禁止下水的区域游泳、嬉戏。参与桨板等水上活动的游客,有相当一部分人拒绝穿戴救生衣,认为是一种束缚。这种对自身安全的漠视,是导致溺水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之一。我们的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工作,虽然一直在做,但显然力度还不够大、方式还不够新、效果还不够好。
    四是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滞后,基层防线有待加强。涉水救援具有“黄金时间”短、救援难度大的特点。目前,我县专业化的水上救援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救援装备也不够先进。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基层应急体系,特别是乡、村两级的应急响应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部分沿河村屯虽然设置了安全员,但缺乏系统培训和实战演练,也未能按要求配齐竹竿、绳索、救生圈等基础救援工具。一旦发生险情,很可能因为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置,而错失最佳救援时机。
    同志们,再过不到120天,我们将迎来自治县成立70周年的盛大庆典。这是全县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在这个关键节点,全县的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旅游市场的安全有序,是我们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我们绝不能因为一起安全事故,给喜庆的氛围蒙上阴影,给XX的形象造成伤害。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旅游安全工作,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隐患就是事故”的忧患意识,切实把旅游安全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以“铁心铁腕铁面”的决心打赢旅游安全攻坚战
    问题已经找准,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旅游安全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下足“绣花”功夫,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第一,必须坚持全面排查、铁腕整治,坚决消除存量风险。治重病需下猛药。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立即行动,重拳出击。从今天起,由县安委办牵头,立即组织应急、公安、文旅、水利、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及各相关乡镇,组建联合执法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分片包干,下沉到全县所有的涉水旅游景点、网红打卡点以及游客集中的重点河段,开展一次拉网式、地毯式的安全大检查。
    这次检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要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营主体的合法性,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二是安全设施的完备性,对救生设备配备不齐、安全通道堵塞、警示标识缺失的,一律责令其立即停业整顿,整改不到位绝不允许重新营业;三是从业人员的合规性,对未经安全培训、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四是应急预案的实效性,要现场抽查经营主体对应急流程的熟悉程度,确保预案不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确保问题隐患动态清零。
    第二,必须坚持源头管控、规范准入,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短期整治只能治标,长效机制才能治本。我们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对,必须着眼长远,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加快构建我县滨水旅游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方面,要加快建章立制。由县文旅局牵头,联合水利、应急、司法等部门,抓紧研究出台《XX自治县水上旅游活动安全管理办法》和行业服务标准。这个《办法》要明确界定各类水上活动的经营准入条件,对场地设施、安全设备、人员配备、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作出刚性规定。比如,从事竹筏、皮划艇租赁的,必须对船体质量、救生衣标准、最大载客量等有明确要求;开办桨板等新兴项目的,必须划定专门的安全活动水域,并配备专业的教练和救生员。要把安全作为旅游项目准入的前置条件,达不到安全标准的,一票否决,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另一方面,要强化动态监管。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智慧文旅”监管平台,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对重点水域、重点时段进行全天候监控,实现“人防+技防”的有效结合。要建立旅游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的“红黑榜”制度,将安全生产情况与信用评级、政策扶持等直接挂钩,对屡次违规、整改不力的,要公开曝光,纳入黑名单,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倒逼经营主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三,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织密织牢基层防线。基层是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资源力量投向基层,真正打通责任落实的“神经末梢”。
    各乡镇要切实担负起属地管理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要以村(社区)为单位,全面激活和整合现有力量,将我们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护林员、河道巡查员、网格员等,统一组织起来,成立村级涉水安全巡防队。要为他们划定责任区、明确巡查任务,赋予他们对危险行为的劝导权和报告权,让他们成为我们安插在群众身边的“安全哨兵”。县里面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统一为各村配齐配强竹竿、绳索、救生圈、高音喇叭等基础性应急救援物资,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确保这些基层力量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第四,必须坚持宣传引导、提升意识,营造全民共治氛围。安全工作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