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结合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谈几点个人的初步认识和体会,以作交流。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科学体系。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在深读细悟的过程中,我不仅将其视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更将其看作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宣传、引导社会预期、凝聚发展共识的“思想富矿”和“方法宝库”。下面,我围绕三个关键词,分享我的学习感悟。
第一个关键词是“方向盘”——在感悟“国之大者”中,深刻把握经济宣传的人民立场
《文选》通篇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深刻论断,再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实践要求,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这让我深刻反思,经济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究竟在哪里?过去,一些宣传有时会陷入“见物不见人”的误区,热衷于罗列冰冷的经济数据、展示宏大的项目场景,但与群众的切身感受存在“温差”,没有真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
学习《文选》让我更加坚定,经济宣传必须牢牢把握“人民”这个核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因此,宣传工作必须校准“方向盘”,始终与人民同频共振。今后的经济宣传,要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视角,多用群众语言、多讲百姓故事。当解读一项产业政策时,不仅要讲它为全市带来多少产值,更要讲它为百姓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让多少家庭增加了收入。当报道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时,不仅要展示其雄伟壮观,更要描绘它如何缩短了城乡距离,给沿线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例如,我市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是突破5500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的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的努力。我们的宣传,就是要将这些宏观目标与每个人的“小确幸”连接起来,让群众在经济报道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感受到发展的温度,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支持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决策部署。
第二个关键词是“压舱石”——在洞察“时与势”中,精准把握经济宣传的引导功能
当前,我市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2024年的数据显示,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4%,展现了强劲的工业基础,但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面临一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容易出现各种声音,信心和预期比黄金更宝贵。作为宣传部门,如何发挥“压舱石”作用,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是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
《文选》中关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指引。这要求我们的经济宣传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战略定力。一方面,要善于“扬优”,充分宣传我市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积极因素。要深入挖掘酱香白酒、基础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讲好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精彩故事,大力宣传我市优化营商环境、融入XX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扎实成效。通过这些宣传,向全社会释放积极信号,展现我市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要敢于“示弱”,科学引导社会预期。对于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不回避、不遮掩,而是通过权威解读、深度分析,把问题讲透彻、把应对举措讲明白,让社会各界全面、辩证地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要加强对经济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决防止负面舆情发酵放大,为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强信心、稳预期、暖人心的舆论环境。
第三个关键词是“公开讲话”——在立足“知与行”中,全面擘画经济宣传的落实路径?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如何将《文选》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推动XX市经济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是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的关键。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这把“公开讲话”。
一是以“融合传播”为载体,构建经济话语新范式。要彻底改变“文来文往、报来报往”的传统宣传模式。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如“十五五”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内需战略等,策划推出一批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可以运用数据可视化、短视频、Vlog、网络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