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在XX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我市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研究和部署。刚才,几位同志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谈了认识、讲了做法、提了建议,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极端重要性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过去一个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更加彰显。我们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最基层延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创城创卫、服务群众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成为了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
    二是矛盾化解的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广运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通过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一大批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预防、在萌芽状态得到化解,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升,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三是为民服务的实践内涵更加丰富。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的急难愁盼,我们大力推进了一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自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XX个,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超过800张,建设社区“四点半课堂”XX个,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强。这些成效的取得,体现了我们以数据和事实来衡量工作的价值,并根据反馈持续改进的决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例如,部分地区社会治理的理念还不够先进,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拓展;基层治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的探索尚在起步阶段。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同志们,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动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再上新台众。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做好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第一,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压舱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是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组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首要任务就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要强化政治功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要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要建强组织体系。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要健全“市委—区(县)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
    三要统筹各方力量。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善于统筹协调辖区内的各类组织和资源。要推动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机制,统筹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的良性互动,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努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擦亮基层社会治理的“温暖底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我们必须把造福人民作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一要聚焦群众关切。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实施更多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项目。要特别关注“一老一小”这个重点群体,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二要畅通诉求渠道。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意收集和反馈机制,让群众的意见“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回音”。要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定期走访、民情恳谈等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到矛盾多、问题多、困难多的地方去,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
    三要提升服务效能。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社区”,推广“一网通办”“指尖办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池春水”。
    社会治理的实践在发展,我们的思路理念和方式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墨守成規、按部就班不行,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
一要深化“枫桥经验”实践。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抓早抓小、预防为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要建强用好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明白人”等队伍,推广“百姓说事、法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