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工作的调研情况报告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体进展与成效: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XX小区A、XX小区B、XX小区C、XX小区D、XX小区E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已改造或正在改造的老旧小区,通过实地踏勘、查阅改造前后对比图、听取现场汇报等方式,全面了解了项目进展。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十四五”期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础设施短板得到有效弥补。各改造项目普遍聚焦于居民反映最强烈的“硬”问题,对小区内破损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处理,重新规划并施划了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同时,对老化的地下管网、电力线路、通信网络等进行了系统性升级,消除了诸多安全隐患,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生活基础保障。
其次,人居环境品质实现显著提升。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卫生死角,小区整体环境更显整洁有序。在此基础上,各项目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式地增加绿化面积,优化绿植布局,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园和微型景观,显著提升了小区的绿化覆盖率和整体美感。例如,在XX小区C的改造中,设计单位巧妙利用原有闲置空地,增设了凉亭、石凳及儿童游乐设施,为居民构建了舒适宜人的公共活动空间。
再次,便民服务功能得到全面增强。改造工作不仅着眼于“面子”,更做足了“里子”的文章。通过增设社区服务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快递柜、无障碍通道等配套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这些举措精准对接了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了实处。
回顾“十三五”及“十四五”前期,我市已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例如在过往的改造项目中,仅2022年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投资便达到X亿元,惠及居民超过1100户,而更早期的项目投资也达到了数千万元规模。这些持续性的投入为改善民生福祉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2025年,我市继续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加以推进,“2025年XX市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获立项审批,标志着新一轮的改造工作已经启动。根据我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在2021至2025年期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规划资金需求约为X万元至X万元,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持续改善民生的决心与规划。
二、核心工作机制与创新实践:坚持民意导向,探索智慧管理
XX书记在调研中反复强调,老旧小区改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征求民意。我市在推进此项工作中,始终将居民参与作为核心原则,并积极探索数字化管理手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机制。
第一,构建了“全过程、多层次”的居民参与机制。改造工作并非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与居民共同谱写的“协奏曲”。在改造前期,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居民议事会、线上小程序投票等多种形式,全面征集居民的意见和诉求。设计方案形成后,会进行多轮公示,充分吸收居民的修改建议,确保方案最大程度地反映民意。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引导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项目进度进行全程监督。项目竣工后,邀请居民参与验收,并共同商议后续管理维护事宜,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第二,探索了“线上+线下”的数字化智慧管理新路径。为提升沟通效率和决策科学性,我市部分街道社区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通过开发专门的微信小程序或利用现有社区管理APP,建立了便捷的线上意见反馈平台。居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传照片、发表建议,后台系统则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和智能分析,快速识别出共性需求和关键问题。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民意收集的渠道,也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使得改造方案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也得到提升,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均可通过线上平台查询,充分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存在的问题与深层挑战:系统性与长效性仍需加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也发现当前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其一,项目规划的系统性与资金匹配的精准度有待提升。部分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地下管网、地上设施、空间利用的统筹考虑尚显不足,偶尔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此外,在项目资金规划方面,不同规划文件中的数据存在差异,例如,我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不同版本中,对2021-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需求估算分别为X万元和X万元。这种不一致性可能对年度预算的精准编制和项目资金的稳定保障带来一定挑战。同时,针对单个小区的专项资金分配金额和受益户数的精细化测算与公开机制仍有待完善,在公开的查询渠道中,难以找到如XX小区A等具体项目的详细资金与受益户数信息。
其二,居民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仍需持续拓展。尽管我市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机制,但在实践中,部分小区的居民参与度仍然不高,或存在“热心人”多、沉默大多数的情况。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全体居民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引导中青年群体关注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并将零散的、个性化的诉求,系统性地整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是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其三,改造后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尚在起步阶段。XX书记在调研中明确指出,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后期维护工作。这深刻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重建轻管”风险。部分已完成改造的小区,由于未能及时引入专业的物业管理或建立有效的居民自治组织,导致改造成果得不到良好维护,出现了“一年新、两年旧、三年恢复原貌”的苗头。明确物业和社区的管理责任,建立定期的设施检查和维护制度,是巩固改造成果、确保民生工程长期惠民的关键。
四、下一步工作部署与政策建议:聚焦长效,系统提升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XX书记在调研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推动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工作向纵深发展,现提出以下工作部署与建议。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民意导向机制。建议将全过程居民参与机制以制度化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各环节的参与方式、议事规则和反馈时限。应创新宣传和动员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通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