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集团党委书记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关于《习近平经济文选》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理论武装。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有深度,很受启发。下面,我结合集团成立三年的发展实际,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谈几点粗浅的学习收获、认识体会和下一步的落实思路,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深学细悟,把握思想伟力,在“国之大者”中找准企业定位
通过对《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再学习、再领会,我感到有三个方面的认识体会尤为深刻,这为我们这家年轻的区属国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再认识。文选中,“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论断贯穿始终。过去,我们可能简单地将发展等同于项目数量的增加、投资规模的扩大。但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于我们集团而言,作为XX区城市发展的总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绝不只是多整理几亩地、多盖几栋楼。它要求我们在土地整理中,不仅要算出经济账,更要算出生态账、民生账;在城市更新中,不仅要追求“面子”的光鲜,更要注重“里子”的坚实,要实现产业功能的升级、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这要求我们必须跳出传统开发商的思维定式,站在区域整体发展的高度,思考每一个项目的长远价值。
其次,是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再领悟。文选深刻阐明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核心立场。这为我们这家功能类国企的工作找到了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主责主业,无论是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还是小市政代建,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不能是冷冰冰的工程建设,而必须是带着温度的民生服务。在推进XX片区的城中村改造时,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几代人的乡愁记忆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因此,如何平衡好拆迁安置、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居住需求,如何让群众在城市发展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们必须始终思考的核心命题。
最后,是关于“国有企业责任担当”的再思考。文选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作为区属国企,我们的“根”与“魂”在于服务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集团组建之初,区里就明确了我们作为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及运营总平台的定位,赋予了我们土地整理、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设等核心职能。这既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的市场主体,不能唯利润论,而是要主动在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中体现价值、彰显担当。比如,在集租地建设保障房这项任务上,经济效益可能不高,甚至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它对于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好。
二、对标反思,剖析现实难题,在“本领恐慌”中寻求破解之道
回顾集团三年的初创历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邃内涵和实践要求,我时常感到一种“本领恐慌”,深感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和挑战。
一是“系统集成”的能力尚有不足。集团成立时间短,虽然我们迅速搭建起了“四平台两中心”的组织架构,旨在实现土地整理、城市更新、代建管理、资产运营四大业务平台的专业化运作,以及投融资中心和成本管控中心的高效支撑。但在实际运行中,各平台之间、平台与中心之间的协同联动还不够顺畅,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和“业务断点”。例如,土地整理平台获取的土地信息,如何高效传递给城市更新平台进行项目策划,再由投融资中心进行精准的资金匹配,这个全链条的闭环管理体系还需要持续磨合与优化。我们有时感觉像是“攥起来的拳头”,但发力还不够集中。
二是“产城融合”的水平有待提升。我们承担着XX区农村城市化的重任,但目前的工作重心还较多地停留在土地整理、物理空间改造等“产城”中的“城”的层面。如何在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植入符合XX区产业导向的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空间的“腾笼换鸟”和产业的“凤凰涅槃”,是我们的短板。过去三年,我们累计启动了XX片区等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整理熟化土地约1500亩,但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空间资源与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深度绑定,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企业和人才入驻,从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都还不够深入。
三是“投融运管”的模式亟待创新。作为城市发展集团,资金密集是我们的显著特征。目前,集团的融资渠道还相对单一,对传统银行贷款和政府注资的依赖度较高,资本运作的手段不够丰富。同时,在资产经营方面,我们持有的固定资产规模已超过60亿元,但主要依赖租金等传统模式,资产的盘活能力和增值效益有待提高。随着未来城市更新项目投资规模的持续加大,如何构建一个“投资-融资-建设-运营-退出”的可持续、市场化的商业模式,是我们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
三、笃行实干,聚焦主责主业,在“担当作为”中开创发展新局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下一步,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成果,转化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党建引领”为魂,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根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和业务发展的各环节。特别是要在重大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