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
——感悟家国情怀 致敬革命先烈——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
硝烟已散,烈士们的家书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曾经的苦难和牺牲不能忘,先辈的热血和梦想不能忘。今天,一起再读这些家书,透过字里行间,感悟家国情怀,致敬革命先烈。
一、赵一曼家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
家书背后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壮烈牺牲,年仅31岁。这是赵一曼临刑前给年幼的儿子陈掖贤(乳名“宁儿”)留下的遗书。
二、左权家书
志兰: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家书背后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这是将军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一封家书,平常家人的幸福,却是将军最珍贵的期待。三天后,十字岭,左权在与日寇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7岁。满怀深情的家书成了最后的诀别。妻子志兰收到信的时候,也收到了丈夫去世的噩耗,悲痛欲绝。
三、刘伯坚家书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大嫂及五六诸兄嫂。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礼。”
家书背后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牺牲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刑场,时年40岁。这是刘伯坚英勇就义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可惜的是,他挚爱的妻子王叔振已牺牲于闽西游击区,没能看到这封家书。
四、张自忠家书
致战友: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家书背后
1940年5月,中国军队与日军15万精锐部队在枣阳、襄阳、宜昌等地进行枣宜会战。张自忠亲自率领部队与敌寇决战。在部队被敌层层包围的不利态势下,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力战不退,与敌寇拼死搏杀,最后身中7弹,壮烈殉国。枣宜会战前夕,张自忠写下这封书信告谕官兵。
五、戴安澜家书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
家书背后
1942年3月22日,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率200师赴缅参战的国军将领戴安澜,困守孤城的危急情势下,给妻子写下这最后一封书信。
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200师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之后不久,200师官兵在北撤回国途中遭日军伏击,戴安澜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8岁。
六、吉鸿昌家书
红霞吾妻鉴: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家书背后
1934年11月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抗日名将吉鸿昌平静地写下家书,嘱咐妻子胡红霞“教养子女”,坚强活下去。之后,从容走上刑场,壮烈牺牲。
七、程雄家书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如果不能活着的话,双亲大人应保重玉体,抚育好弟妹。生活难度的话,可卖掉土地、房屋,把生命糊过来,到十年八年我们就好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家书背后
1943年8月,在江苏省六合县,为保卫农民秋收,新四军连长、共产党员程雄带领战士,与日寇英勇作战,在枪林弹雨中争夺阵地,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这是牺牲前三个月,他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
八、彭雪枫家书
裕群:
……十几天以来,我们过的是昼伏夜出的生活,恢复了路西时代的游击战了,白天隐蔽封锁消息,夜晚行动,爬山涉水,淮河已经来往渡了三次,我们主观力量不能与敌人对比,不能不采取游击战术,这一次在战略上是胜利的,打破了敌人包围合击聚歼的计划,主力部队没有受到损失,而且在敌后尽力扰袭,使敌人顾前而又顾后,疲于奔命……
家书背后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1944年8月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时年37岁。这是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的彭雪枫,在“三十三天反扫荡”中写给妻子林颖的信。
结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再读抗战家书,令人心潮澎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珍惜先烈血染山河换来的和平,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