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课件讲稿+PPT课件:党员干部牢记5把戒尺增强4大定力

牢记5把戒尺
增强4大定力

干部的行为有边界,权力的运行有规范。公职人员肩负重任,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记自身职责,规范言行,避免突破底线。近年来,一些公职人员因贪腐、失职或违反纪律被查处,根源就在于心中缺少“戒尺”,行为失去了“定力”。
中央明确要求,广大公职人员要始终铭记“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并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确保在思想上不偏航、在行动上不越轨,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履职尽责。
01、心中常怀5把“戒尺”,守住行为底线
第一把戒尺:法律的戒尺
法律是公职人员行为的最低底线。如果把权力比作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百姓,也可能因滥用而伤害群众利益。
近年来,许多落马干部的忏悔材料中都提到,“忘了法律的底线,才一步步走向深渊”。 某地一名领导干部,因违规插手工程项目谋取私利被查处。
起初,他觉得只是帮朋友“打个招呼”,后来逐渐发展到暗中收受巨额贿赂。法律的戒尺一旦被抛之脑后,贪欲便会失控,最终害人害己。
第二把戒尺:纪律的戒尺
纪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红线。一些干部认为,违反纪律只是“小事”,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然而,纪律往往是腐败的“防火墙”,一旦破坏,问题就会全面失控。
某单位一名干部,因违规接受管理对象宴请被查处,进而牵出背后利益输送的腐败链条。看似不起眼的“小错”,实则是违背纪律的“大忌”。
第三把戒尺:制度的戒尺
制度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保障。许多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干部对制度的漠视或绕开制度行事。
某地方在扶贫资金管理中,因为制度执行不力,出现了多起资金被截留、挪用的问题。事实证明,只有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四把戒尺:规矩的戒尺
规矩重在日常养成,体现的是对组织、对原则的敬畏。有些干部觉得只要不违法、不违纪,其他行为无所谓。实际上,规矩是纪律和法律的前哨,许多问题的发生往往是从破坏规矩开始的。
某地一名部门负责人,工作中经常私自决定重大事项,漠视集体决策程序。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了组织规矩,也为严重违纪违法埋下了隐患。
第五把戒尺:道德的戒尺
道德是干部最基本的修养,也是为官从政的内在支撑。道德滑坡往往是腐败的前兆。有些干部表面上不违法,但道德败坏、私德有亏,最终导致政治生命的崩塌。
某领导干部因与多名女性存在不正当关系被查处,虽然不涉及经济问题,但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道德的戒尺松了,人的底线也就守不住了。

02
增强4大定力,筑牢思想防线
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失方向
公职人员首先是政治人,政治定力是最根本的要求。
一些干部在政治立场上摇摆不定,甚至妄议中央政策,损害党的形象。增强政治定力,就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的权威。
纪律定力:在纪律要求下不越雷池
纪律定力是约束干部行为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生活小节,公职人员都要以纪律为标尺,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面对各种诱惑,能抵得住;面对各种压力,能顶得住。
道德定力:在私德修养上不失操守
道德修养是干部自身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些干部在私德上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公信力丧失。增强道德定力,就要从生活点滴做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始终保持清廉自守的操守。
抵腐定力:在利益诱惑前不动心
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私欲膨胀。
近年来,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增强抵腐定力,就要始终保持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不为利益所动,不为人情所扰。

03
戒尺与定力,是干部的“护身符”
“戒尺”是公职人员行为的规矩,“定力”是思想上的定盘星。牢记戒尺,才能严守底线;增强定力,才能稳住心神。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
中央明确要求,要通过学习教育、监督管理、问责追责等多种方式,推动干部心中有戒尺,肩上有责任,脚下有规矩。干部个人也要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强化自我约束,真正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公职人员的每一步都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心怀戒尺、增强定力,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行稳致远,真正做到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