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城市工作精神,开启城市发展新篇——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贯彻城市工作精神,开启城市发展新篇——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此次专题学习,让我对会议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与重点。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悟会议精髓,筑牢城市发展根基
    城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承载,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深入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精准分析形势,明确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与重点任务,这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意义非凡。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
    (一)领会会议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刻洞察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城市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行;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让城市建设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从城市规划的科学布局,到城市建设的精细推进,再到城市治理的创新优化,一系列举措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在XX市的城市建设中,我们也始终遵循这些规律,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到城市绿道建设拓展市民休闲空间,都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生动实践。我们要持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以科学理论指导城市建设实践。
    (二)领会会议对城市工作形势的深刻分析。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步入新阶段,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这一形势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方式、动力、重心与方法。在理念上,更加突出以人为本,聚焦市民需求,无论是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还是公共交通的便捷优化,都要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在方式上,注重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土地等资源,提高城市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益;在动力上,挖掘特色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如我市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多元化;在重心上,加大治理投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方法上,强化统筹协调,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城市发展合力。
    (三)领会会议对城市工作总体要求的明确部署。会议明确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我们绘制了清晰的行动蓝图。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因地制宜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例如,在城市结构优化方面,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促进产城融合;在动能转换上,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品质提升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在绿色转型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文脉赓续处,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在治理增效上,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能。
    二、聚焦重点任务,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7个方面重点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任务,结合XX市实际,精准发力,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优化城市体系,促进协调发展。一是强化区域协同,融入城市群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在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的对接。如加快推进XX市与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二是分类推进城镇化,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根据不同县城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明确功能定位,打造特色县城。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发展先进制造业,有的则重点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带动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三是推进市民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保障,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同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二)打造创新城市,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培育创新生态,厚植创新土壤。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吸引优质资源集聚。三是推进城市更新,释放发展空间。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改造老旧城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通过更新改造,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三)建设宜居城市,增进民生福祉。一是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品质。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比例。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打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二是构建住房新模式,改善居住条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让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三是提升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满足市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四)塑造美丽城市,守护绿水青山。一是巩固治理成效,提升环境质量。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管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排放。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市民饮水安全。加大新污染物治理力度,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二是推动协同增效,促进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家园。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生态保护地建设,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开展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三、强化保障措施,夯实城市发展支撑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要全方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