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点评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题明确、任务清晰,就是深入贯彻落实近期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全面盘点上半年经济工作,精准研判当前形势,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奋战三季度、决战全年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刚才,相关同志通报了全区经济运行和招商引资情况,两个镇和有关部门作了发言,分管领导同志进行了点评,讲得都很好,点出了亮点、找准了问题、明确了方向,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客观全面看待上半年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顶压前行、克难奋进,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展现出强劲的工业发展韧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X亿元,同比增长5.8%,为后续发展积蓄了重要动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5.5%,财政根基持续稳固。这些数据,每一项都来之不易,背后是全区上下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奋斗。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发展的“亮点”在增多,“成色”在变足。一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更加有力。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特别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一批重点技改项目投产达效,为工业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服务业复苏态势良好,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项目建设的“主抓手”更加牢固。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生命线,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额超过X亿元,特别是XX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XX新材料科技园等一批旗舰型项目顺利落地,为我区未来发展格局打下了坚实桩基。三是发展动能的“新源泉”更加充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2.45%,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各位同志担当作为、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道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对标省市要求,对照先进地区,对比全年目标,我们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我们必须保持“赶考”的清醒,增强“过坎”的自觉,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挖深、把对策谋实。
二、正视问题、剖析短板,精准把握当前面临的挑战压力
当前,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我们必须以“见叶知秋”的敏锐,深刻洞察、精准把握。
第一,产业结构之“重”依然突出。我们的主导产业存在“集而不聚、链而不强”的问题。看似企业数量不少,但缺少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百亿级、五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仍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这种产业结构,导致我们在应对市场波动时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区域竞争中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如何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做足文章,推动产业集群从物理聚集迈向化学聚合。
第二,创新动能之“弱”亟待破解。长期以来,我们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投入,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具体表现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总体偏低,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不多;标准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质量品牌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顶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尤为稀缺。如果不能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就会在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中陷入被动,甚至被边缘化。
第三,要素瓶颈之“紧”制约发展。土地是发展的空间载体,但当前我区土地指标日趋紧张,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部分存量土地存在闲置和低效利用问题,村庄搬迁遗留问题、土地性质不符等历史包袱,制约了“标准地”改革的推进速度,导致“项目等地”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亩均论英雄”的导向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部分企业投资强度偏低、亩均税收贡献不大。资金方面,向上争取和市场化融资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一些好项目因为资金配套跟不上而进展缓慢。
第四,开放水平之“低”影响格局。我们的外向型经济规模偏小、层次不高,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短板。上半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引资总额的10%左右,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大项目、好项目更是凤毛麟角。外贸出口方面,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一个日益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开放水平决定了发展格局和发展高度。我们必须拿出更大决心和魄力,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拓展发展新空间。
第五,潜在风险之“忧”不容忽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潜在风险需要我们高度警惕。部分历史承诺兑现难,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营商环境;生态环保的“紧箍咒”越念越紧,环境容量已接近上限,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政府性债务、企业融资、安全生产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对发展大局造成冲击。我们必须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以上这些问题,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压力,也有我们自身发展阶段性的内部矛盾。全区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既不因成绩而自满,也不因困难而气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智慧,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去攻克。
三、聚焦重点、决战下半场,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季度是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是决定全年收成的攻坚期。全区上下要立即行动起来,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奋战三季度、决战全年度”的各项工作中来,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水平的提升。
第一,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攻坚年度目标。目标就是军令状,责任重于泰山。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将GDP、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财税收入等核心指标,层层分解到部门、到镇街、到具体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要加强向上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市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各项工作在全市大局中争先进位。更要坚决守牢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社会稳定、廉洁自律四条底线,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
第二,要以精准高效的举措,抓实经济运行调度帮扶。经济工作要“致广大而尽精微”。一方面,要做好先行指标的分析预警,密切监测工业用电量、货运量、税收等关键数据,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精准调度、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企业帮扶服务,把服务企业作为天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一线,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订单、用工、融资、物流等实际困难,特别是对暂时遇到困难的骨干企业,要“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方案,真心实意送服务、解难题,让企业在XX区发展感到安心、舒心、有信心。同时,要狠抓财税增收,加强税源培植和综合治税,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为全区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第三,要以倾尽全力的气魄,突破重点项目招引建设。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抓项目就是抓未来。招商引资要强化“狼性”精神,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聚焦我们的主导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要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定盘星”式项目。项目落地要强化“保姆式”服务,对已签约项目,要成立工作专班,全程跟踪服务,在土地、能评、环评等手续办理上开辟“绿色通道”,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下半年,我们要确保XX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第四,要以集中攻坚的力度,打好两大专项行动攻坚战。这是我们破解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两个重要抓手,必须抓出成效。
一是深入开展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要着力优化引资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扶持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