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防汛救灾和汛后恢复重建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防汛救灾和汛后维修恢复专题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严峻的暴雨洪水考验之后,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研判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总结前一阶段抢险救灾工作的经验与不足,系统部署下一阶段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刚才,各村、社区的负责同志逐一汇报了各自辖区的受灾情况和初步应对措施,讲得很具体、很实在,反映了真实情况;XX同志也对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我都同意。
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当前全镇的实际情况,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历史罕见的严峻汛情,深刻总结反思抢险救灾工作的得失
自7月24日以来,我镇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极端强降雨过程。短短48小时内,全镇平均降雨量达到28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350毫米,这一数值远超我镇390毫米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其短时强度和总量均突破了历史极值。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和次生地质灾害,给我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根据截至今天上午8时的初步统计,灾情触目惊心。全镇15个行政村、2个社区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到1.2万余人。我们紧急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3100余人,其中集中安置580人。全镇交通网络遭受重创,2条县级公路、11条乡级公路及多条村级道路出现严重损毁、塌方和路基冲垮,累计损毁里程超过95公里,多处桥梁、涵洞被毁,部分村庄一度与外界交通中断,成为“孤岛”。水利设施损毁严重,3座小型水库出现溢洪和坝体冲刷,18座淤地坝发生不同程度的损毁,部分堤防出现决口,严重威胁下游村庄安全。全镇有超过380间房屋受损,其中85间倒塌,给受灾群众的安居带来巨大困难。农业生产损失惨重,约4.5万亩农田被淹,其中近1.2万亩面临绝收,大量农业大棚、养殖圈舍被毁,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已超过8000万元。此外,电力、通信、供水等生命线工程也受到严重冲击,部分区域一度中断服务。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原则,第一时间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冲锋在前,与人民群众一道,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抗洪壮歌。我们的包村领导同志们,没有一人安坐办公室,全部第一时间深入所包村社,靠前指挥、现场调度;我们的村社干部、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险,昼夜奋战在巡堤查险、转移群众、抢运物资的第一线。在这次抢险中,我们做到了组织指挥有力,转移安置有序,基本生活保障到位,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员伤亡,这是我们在极其被动的局面下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以一种“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清醒地、深刻地、严肃地反思这次灾害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一是一些干部的思想认识存在麻痹松懈。对极端天气的破坏性估计不足,对防汛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的意识不强的问题。二是我们的基础设施防御能力依然薄弱。部分河道清淤疏浚不够彻底,行洪能力不足;一些年代久远的淤地坝、护村堤等工程,建设标准偏低,在超标准洪水面前不堪一击;农村公路的排水系统和地质灾害点的工程治理措施,也未能完全经受住考验。三是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升。虽然我们有预案,但在实际应对中,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的传递效率、群众快速自救互救的组织能力、专业抢险设备和物资的储备与调动,都暴露出了一些衔接不畅、准备不足的问题。四是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需要系统性加强。部分群众对预警信号不够重视,对避险知识了解不多,存在侥幸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组织转移和救援的难度。这些血的教训、泪的代价,我们必须铭记在心,并在接下来的恢复重建工作中,下定决心,逐一补齐,彻底解决。
二、聚焦当前最紧迫的核心任务,全力以赴打赢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同志们,抢险救灾只是第一步,更为艰巨、更为繁重的任务是灾后恢复重建。当前,我镇的工作重心必须从应急抢险,迅速、全面、有序地转移到恢复重建上来。我们要牢牢把握“分级负责、分步推进”的总原则,以超常的决心、超常的举措、超常的效率,集中一切力量,动员一切资源,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精准到位、三个全面覆盖”。
第一,民生保障要精准到位,全面覆盖受灾群众。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要精准做好生活救助。民政、应急等部门要继续对受灾群众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救灾款物发放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务必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确保安置点内的群众有饭吃、有洁净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处、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对于分散安置的群众,要逐户上门走访,了解实际困难,及时提供必要帮助。
二要精准实施住房重建。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所有受损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一户一档,科学评估。对于鉴定为危房的,要坚决禁止人员返回居住。要尽快研究制定房屋恢复重建和修缮加固的补助政策,按照“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自己筹一点”的思路,鼓励和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在选址上,必须严格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坚决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风险区域。在建设标准上,要按照高于原有标准、满足抗震设防和防洪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确保建成安全房、放心房。
三是精准提供心理援助。重大灾害过后,群众的心理创伤不容忽视。我们要组织专业的心理医生、社工和志愿者,深入安置点和受灾严重的村庄,开展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工作,帮助他们特别是老人、儿童和失去亲人的家庭,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重拾生活信心。
第二,基础设施修复要精准到位,全面覆盖功能短板。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命脉,必须以最快速度、最高标准进行修复。我们要建立“村级自理、镇级兜底、旗级协调”的协同作战模式。
一要全力抢通“生命通道”。交通部门要牵头,集中力量、机械和人员,按照“先干后支、先通后畅”的原则,全力修复水毁道路和桥梁。要优先抢通通往各村的主干道,保障救援物资和人员能够顺利进出。对于短期难以完全修复的,要尽快修建临时便道、便桥,绝不能让任何一个村庄成为“孤岛”。
二要加紧修复“水利命脉”。水利部门要立即组织对全镇所有水库、堤防、淤地坝、灌溉渠系进行全面排查和安全评估。要依据最新的《淤地坝维修养护标准》等技术规范,科学制定修复方案。对出现重大险情的堤防、水库,要立即采取除险加固措施,必要时可申请上级专业队伍支援。要将此次修复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增强抵御未来洪水的能力。
三要加快恢复“能源通信”。要主动对接电力、通信等部门,为他们进场抢修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所有受灾区域的正常供电和通信,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我们指挥调度的需要。
第三,生产恢复要精准到位,全面覆盖所有产业。在做好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修复的同时,必须抓紧抓实生产自救,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一要科学指导农业减灾。农业服务中心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对受淹农田,要指导农民抓紧清淤、排水、洗苗、扶苗;对受损的设施大棚和养殖场,要指导做好消毒防疫和修复重建;对绝收地块,要根据时令,指导农民及时改种补种生育期短的作物。同时,要积极协调农机服务中心,利用“平急两用”的救灾装备,帮助农民开展抢排、抢种等作业。
二要积极帮扶企业复产。经济发展办公室要逐一走访受灾的工矿企业和商户,了解损失情况和实际困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帮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