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2025年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2025年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全县经济工作务虚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关键节点,围绕“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开展研讨。刚才,发改、工信、农业农村等7个部门做了发言,既晒了成绩、点了问题,也提了思路、列了举措,讲得很实在、很接地气。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必须”——必须把准方位、必须抓住关键、必须实干担当。
    一、必须把准方位:在“时”与“势”的交织中锚定发展坐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推进“产业转型突破年”的攻坚之年。从全国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出台一揽子化债、促消费、扩投资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为基层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提出“强省会”战略向县域延伸,重点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新兴工业板块,正迎来“政策叠加窗口期”;从自身看,经过近年来的接续奋斗,我县GDP增速连续8个季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4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万元、2.1万元,创历史新高——这些数据背后,是*镇食用菌产业园从“小作坊”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的跨越,是*新能源项目从“签约落地”到“首期并网发电”的突破,是*老旧小区改造从“群众抱怨”到“交口称赞”的转变。
    但也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三个不相适应”:一是产业质效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虽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20家,但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3家,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比如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却因深加工能力不足,70%的鲜叶以原料形式外销,利润大头被下游企业赚走。二是要素保障与“项目攻坚”需求不相适应。用地指标紧张、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今年谋划的32个重点项目中,因用地手续滞后导致11个项目未能按期开工;同时,懂经济、会招商、善服务的专业型干部还比较紧缺。三是民生短板与“共同富裕”目标不相适应。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仍有5所小学存在校舍老化问题,部分偏远村卫生室设备陈旧,群众“上学远、看病难”的痛点尚未彻底消除。
    同志们,方位对了,方向才不会偏。今天的*,既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积累,也有“船到中流浪更急”的挑战。我们必须跳出“县域思维”,站在“国之大者”高度谋划发展,既要抓住政策“窗口期”抢机遇,更要聚焦问题“突破口”补短板,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二、必须抓住关键:在“稳”与“进”的统一中厚植发展动能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县向“全省县域经济30强”目标冲刺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进字为要”,重点在“四抓四强”上求突破:
    (一)抓产业提质,强实体经济根基。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必须坚持“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传统产业要“老树发新芽”。以农业为例,我县是“中国*之乡”,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5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明年要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在*、*等乡镇建设5个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品种改良+绿色防控”技术,力争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作物优质率提升至80%以上;二是引进1-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现有加工企业技改升级,重点开发茶食品、药食同源产品,推动“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转变;三是深化“数商兴农”,依托*电商平台,建设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让“山货”通过网络“走出去”,力争全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8亿元。新兴产业要“新苗成大树”。抓住新能源产业“风口”,加快推进*风电二期、*光伏储能项目建设,年内新增装机容量20万千瓦;同时,依托*高新区,培育电子信息配套产业,重点对接*智能终端项目,力争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5家以上,形成“新能源+电子信息”双产业集群。
    (二)抓项目攻坚,强投资拉动引擎。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坚持“前期攻坚”比“后期冲刺”更重要。一要精准谋项目。本月内由发改牵头,组织行业部门、乡镇开展“项目大调研”,重点围绕“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民生补短板等领域,谋划储备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特别要关注“以工代赈”项目,既能拉动投资,又能促进就业,比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吸纳周边500名群众参与施工,人均增收8000元。二要全力保要素。针对用地难问题,一方面要盘活存量,清理闲置工业用地200亩以上,推行“标准地”供应;另一方面要争取增量,加强与省自然资源厅对接,力争将*新能源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使用省级用地指标。针对资金难问题,要加强政银企对接,推动县农商行设立“产业振兴贷”,年内发放低息贷款2亿元以上;同时探索“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模式,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三要高效抓落地。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保机制,对3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重点盯紧*新材料产业园、*职业教育园等项目,确保明年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不少于20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三)抓改革开放,强发展内生动力。改革是破局之策,开放是活力之源,必须坚持“破立并举”。一方面,向改革要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探索“亩均论英雄”改革,对工业企业实行“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双考核,倒逼低效企业退出,年内盘活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另一方面,向开放要空间。主动融入“*都市圈”发展,加强与周边3个县的产业协作,共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举办“*县产业招商大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驻点招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际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