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既是对上半年工作的系统复盘,更是对下半年攻坚的全面动员。刚才,相关部门和区县(市)的汇报务实深入,既有“工程机械出口同比增长29%”的亮眼数据,也有“*科学城首开区路网加速成型”的建设实景,更有“民生实事项目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全市上下逆势突围、勇毅前行的拼劲干劲。下面,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以“稳中有进”的态势提振信心,精准把握发展方位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质效提升”的良好局面:GDP预计达到7842亿元,同比增长5.4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进出口总额增长10.5%,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三个方面的主动作为:
(一)产业根基持续夯实。工程机械产业逆势上扬,三一重工海外营收占比达62.23%,中联重科境外营收增长43.9%,带动全市工程机械出口201.2亿元。先进储能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钠能时代总部基地、楚天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树开新花”的生动格局。
(二)创新动能加速释放。湘江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科学交流中心主体结构提前58天封顶,*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即将开学,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检中心投入运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华为湖南总部、马栏山5G高新视频产业云平台等项目加快落地,人工智能企业突破100家,工业机器人密度达320台/万人,居全国前列。
(三)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十大重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新增基础教育学位5.2万个、社区普惠托育服务点28家,完成城镇燃气“瓶改管”35个小区,建成智慧社区健身中心48个。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全面启动,70个示范项目惠及41.3万户居民,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提质等工程让城市更有温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部分行业复苏乏力,消费市场尚未完全回暖;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土地、资金等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安全生产、债务化解等任务艰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下半年工作中靶向施策、精准破解。
二、以“精准发力”的举措攻坚突破,全面夯实发展根基
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紧扣“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主线,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升级,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一是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质效倍增年”行动,推动工程机械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支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力争全年出口突破500亿元。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依托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等平台,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3-5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二是做优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推进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传化智联等项目建设,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业,办好“*十二时辰”消费IP活动,推出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三是做实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力争全年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上平台企业500家。加快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支持华为湖南总部、中广天择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中国V谷”核心引擎。
(二)聚焦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一是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五个十大”项目建设,确保638个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366亿元以上。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引进项目150个以上、总投资超2000亿元。强化要素保障,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2万亩,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00亿元以上,保障重大项目落地。二是全面提振消费市场。实施消费提振十大专项行动,办好“夜经济活力指数发布”“福布斯新零售峰会”等活动,打造五一广场、梅溪湖等消费地标。加快建设杉杉奥特莱斯、永旺梦乐城等商业综合体,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00家。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和“拿地即开工”模式,将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三)聚焦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一是强化平台建设。全力推进湘江科学城建设,加快白庭路、科创大道等融城干道建设,打造“三生融合”的科技创新高地。支持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推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0亿元。二是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2%以上,培育1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优化创新生态。深化“人才新政45条”,实施“人才雁阵”计划,引进培育100个高端人才团队。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5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四)聚焦民生福祉,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一是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十大重点民生实事,确保新增基础教育学位9万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60家、农村公路安防设施300公里。加快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市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