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案例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违规吃喝案例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我们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自我革命、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一系列关于整治违规吃喝的法规文件。刚才,我们还共同学习了中央通报的几起典型案例,尤其是河南罗山、湖北黄梅等地在学习教育期间发生的严重违规吃喝问题,案情触目惊心,教训极其深刻,给我们每一位同志都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这绝不是简单的作风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一顿饭、一杯酒,看似是“小节”,实则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纪律观念和党性修养的“经验交流”。结合学习和反思,围绕如何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彻底铲除违规吃喝这一顽瘴痼疾,我谈三点意见,与同志们交流研讨。
    一、必须以“看政治”的高度,深刻洞悉“舌尖上的腐败”背后隐藏的“政治之害”,做到绝对清醒。“风腐同源,由风及腐”。违规吃喝绝非个人小事、生活琐事,而是腐败滋生的温床、政治蜕变的开端。从通报的案例看,无论是河南省罗山县“一把手”带头顶风违纪,还是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多名干部串通隐瞒,都清晰地暴露出,一顿不该吃的饭、一杯不该喝的酒,往往会吃出“小圈子”、喝坏“大规矩”,最终损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和政治生态。我们必须从三个层面深化认识:一是关乎“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度。吃喝问题本质上是作风问题,而作风问题核心是党性问题。中央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仍有人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根子就在于政治麻木,没有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当作检验“四个意识”的经验交流。在讲政治、守规矩上,我们必须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自省,是否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政治自觉,是否在觥筹交错中迷失了政治方向,是否守住了对党绝对忠诚的生命线。二是关乎人民群众的政治向心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最反感的就是干部搞特殊化。违规吃喝,吃掉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喝掉的是党和群众的鱼水情。当干部沉迷于推杯换盏,群众看到的就是疏离和隔阂。当前我们正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更需要我们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必须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道理,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为地方发展、为人民造福上。三是关乎干部队伍的政治生命力。从通报案例看,一场违规酒局,导致多人身败名裂,甚至付出生命的惨痛代价,葬送了个人前程,拖累了组织声誉,更让家庭蒙羞。这警示我们,纪律的“红线”就是带电的“高压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每一位干部都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深刻认识到“破窗效应”的危害,坚决抵制“第一次”的诱惑,切莫因为一杯酒、一顿饭,毁掉自己的政治生命。
二、必须以“钉钉子”的韧劲,精准靶向“酒杯中的歪风”衍生的“作风之弊”,做到彻底整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违规吃喝问题之所以顽固,就在于其花样翻新、隐形变异。从通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吃公款吃老板”、“单位食堂‘家宴化’”、“转嫁费用、巧立名目”等新动向。对此,我们必须拿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决心和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打击,让歪风邪气无处遁形。一是监督检查要“长牙带电”。纪检监察机关要牵头抓总,联合市场监管、税务、审计等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奔现场、直插末端。要紧盯“三类场所”:高档小区、企业内部的“一桌餐”等隐蔽场所;单位食堂、培训中心等“自家后院”;农家乐、私人会所等“风水宝地”。要严查“三类问题”:是否存在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问题;是否存在“精致走账”、转嫁费用的问题;是否存在借考察、培训、会议之机公款大吃大喝的问题。今年以来,本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已有数起,但决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必须持续加压,保持高压态势。二是靶向施治要“精准画像”。要深入分析本地违规吃喝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建立问题台账,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精准“画像”。比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行政执法等领域的干部,是“围猎”的重点对象,要加强日常提醒和监督。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通过比对公务接待、财务报销、公车使用等数据,精准发现违规吃喝的线索。同时,要畅通“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的监督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让“四风”问题在阳光下无所遁形。三是惩治震慑要“从严从重”。“法不严则不治,治不严则无威”。对于顶风违纪的,必须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要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不仅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