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类国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情况报告
自2020年1月《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颁布实施以来,我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认真执行《条例》各项规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保障运输安全畅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条例》贯彻落实的总体执行情况
公司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交通运输企业实际,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条例》各项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一)《条例》贯彻落实的总体情况。《条例》颁布后,公司党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制定《贯彻落实〈条例〉实施方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党组织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贯彻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年行动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月度推进、季度督查、半年总结、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学条例、强党建、保安全”主题活动,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实地调研等形式,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编印学习资料4200册,在各车站、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等单位张贴宣传海报,在公司内网开设学习专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专题学习58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2100余人次,举办知识竞赛18场次。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党委班子成员定期深入车站、段所、施工现场等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三年来累计开展督查52次,发现问题218个,整改率达到100%。结合《条例》要求和交通运输特点,制修订党建工作制度24项,新建制度13项,建立涵盖组织建设、队伍管理、安全保障、监督考核的制度体系,制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手册,推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八有”标准。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情况。公司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运输安全保障等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年均集中学习22次,邀请交通运输专家和党建专家开展专题辅导19场次。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重点工程建设、春运保障、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运输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传承弘扬“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光荣传统,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形成了“安全第一、服务至上、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企业文化展示馆和交通发展史陈列室,开展“最美交通人”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61个。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针对交通运输行业流动性大、作业环境复杂、安全责任重大等特点,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研判机制。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制,设立爱心互助基金,三年来帮扶困难职工215人次,发放帮扶资金56万元。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工会组织累计开展技能竞赛、安全竞赛45场次,评选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102名;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建立青年突击队21支,在重点工程和应急抢险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妇联组织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评选巾帼建功标兵41名,在优质服务中展现女性风采。
(三)规范企业党组织设置和按期换届、落实党组织主要职责、健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机制等情况。公司严格按照《条例》要求,结合交通运输企业线长点多、专业分工明确的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建立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目前设立党委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28个、党小组73个,在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运输任务中设立临时党支部16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各级党组织严格按期换届,党委、党总支每届任期5年,党支部每届任期3年,换届程序规范,班子配备合理。认真落实党组织主要职责,党委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在运输安全、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党委议事决策规则,明确“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程序。党总支和党支部认真履行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在安全生产、客货运输、设备维护等工作中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健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围绕运输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党建与业务融合实施办法,在客运服务、货运组织、设备检修、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中设立党员责任区78个、党员示范岗116个,建立党建工作与安全指标、运输效率、服务质量联动考核机制,党建工作在综合考核中占比19%。创新“党建+安全”工作模式,在各生产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党员先锋行动,建立党员安全监督岗;建立“党建+服务”工作模式,在客运站、列车上设立党员服务岗,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有温度”活动;建立“党建+创新”工作模式,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三年来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解决运输组织优化、设备技术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等问题195个。
(四)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情况。公司严格落实《条例》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得到全面落实。修订公司章程,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总则,明确党委在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等方面的决定权和监督权,从制度层面保障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建立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党委书记、董事长由同一人担任,党委副书记担任总经理,党委委员分别担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等职务,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100%,形成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的治理结构。建立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制度,制定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将年度运输计划、重大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技术方案等纳入前置研究范围,确保党委在重大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和人才队伍建设,党委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健全适应交通运输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制定中层干部管理制度,注重从运输一线、技术岗位、安全管理等关键岗位选拔优秀人才,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双轨发展通道,三年来累计选拔任用中层干部56名,其中具有交通运输专业背景的占89%,党员比例达到91%。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每年召开职代会,审议公司年度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重大改革措施等事项,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运输指标、安全状况、经营业绩等信息,建立职工合理化建议制度,设立“五小”创新奖励基金,年均收到关于运输组织、安全管理、服务改进等建议295条,采纳率达到71%,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五)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公司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发展程序,结合交通运输企业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的特点,重点在运输骨干、技术专家、安全标兵中发展党员。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严把入口关,近三年累计发展党员63名,其中运输生产一线职工45名,占发展总数的71%,专业技术人员35名,占56%,35岁以下青年职工47名,占75%,大专及以上学历56名,占89%,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机制,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安排优秀党员担任培养联系人,目前有入党积极分子96名。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结合交通运输特点,开设运输组织、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客货服务等专业课程,建立党员教育实训基地,利用企业技术培训中心、安全体验馆等资源,年均培训党员840余人次。组织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结合重大运输保障任务开展“重温誓词、践行使命”主题活动,在重要节点和关键时期开展党性教育。严肃党的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交通运输工作特点,合理安排组织生活时间,保证轮班职工正常参加,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在运输现场、施工一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建立党员过“政治生日”制度,增强党员荣誉感和使命感。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制度,从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安全责任、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设立党员先锋岗85个、党员责任区58个、党员安全岗61个,建立党员联系服务旅客制度,及时了解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在重大运输保障、应急抢险、技术攻关等工作中,组织党员冲锋在前、敢于担当,党员在关键岗位的配置率达到82%以上,在春运、暑运、重要节假日运输以及自然灾害应急抢险中,党员承担了90%以上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完善党内民主和监督体系情况。公司认真落实党内民主各项制度,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途径,建立党员定期评议党组织制度,每年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员意见建议收集反馈机制,设立党员信箱、监督热线和网络平台,及时回应党员关切。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党务公开目录和标准,及时公开党组织决议、干部任免、发展党员、评先选优等事项,在公司内网设立党务公开专栏,主动接受监督。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建立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履行监督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形成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强化党内监督与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建立综合监督体系,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运输组织、客货服务等重点领域实施全过程监督。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针对工程招投标、设备采购、运输调度、票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制定风险防控措施43项,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制度,党委班子成员每年向党委和上级纪委述职述廉,接受组织监督和职工评议。加强警示教育,定期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三年来开展专项监督检查35次,约谈提醒65人次,立案查处违纪案件7件,营造了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
(七)加强领导和保障情况。公司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推进、各级党组织具体实施、全体党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建立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履行直接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实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有效激发了各级抓党建的内生动力。规范党务工作机构设置,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立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宣传统战部、纪委监察部、工会、团委等党群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23名,占职工总数的8.7%,在各车站、段所、车间、班组配备兼职党务工作人员76名。加强党务工作人员培训,建立岗前培训、定期轮训、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与交通院校、党校建立培训合作关系,年均培训党务工作人员85人次,选派优秀党务工作人员参加上级培训18人次,不断提升党务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保障党组织工作经费,严格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列支党建工作经费,设立党员教育、活动开展、表彰奖励等专项资金,年均投入党建经费235万元,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党建工作平台,实现党员管理、组织生活、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等功能的信息化集成,提高党建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贯彻执行《条例》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流动作业特点与党组织活动固定性要求的矛盾。交通运输企业具有线长点多、流动作业的特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