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关于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落实党的XX大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优化我县城镇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的XX大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精神为指导,以“四个xx建设”攻坚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省、市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加速城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我县城镇化发展步伐,加速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目标任务。县中心城区按照“东改、西移、南延、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和“超前规划、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优化环境”的城市规划建设总体思路,围绕建设“四个xx”、打造“文化生态工业新城”的总体要求,突出文化保护与开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精品。至202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xx平方公里,人口每年新增xx人左右,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xx个百分点。
小城镇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的原则,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高起点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集约高效”的“两线六镇”城镇体系。“两线”是指xx和xx国道沿线村庄;“六镇”是指xx等高速、国省道、景区沿线集镇。
二、做大做美中心城区
3.完善城区规划。认真实施新一轮《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25-2030)》,按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的编制力度,积极完善新城区重点区域、重要地段控制性详规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重点工程项目修建性详规,加快老城区改造规划的编制,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覆盖率,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xx高速公路定线后,及时组织开展高速下线周边区域相关规划的编制。县中心城区逐步形成“两横两纵三片区”的城镇化建设总格局。
4.严格规划审批。继续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评审、集体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评审制度,提高规划决策水平。继续坚持县城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和“一书三证”制度,严格程序,把好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审批关。继续对规划区内的农民“一户一宅”建房实行“联审联批”制度,确保农民建房有序、有规。
5.加强规划监管。严格实施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街区紫线、市政公用设施地下管网黑线、地下文物管理黄线等“六线”管理制度。要求重点建设项目和房产开发项目在醒目地段设立公示牌,公示用地面积、建设规模等信息,将监督权交给公众。加强城市规划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保证城乡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6.加强农民建房管理。坚持农民建房“一户一宅”集中联审联批制度,加强“一户一宅”的批后监管。乡(镇)村规所和国土所要加强农民建房规划服务和用地监督,引导农民按规划建房。规划区内农民集中建房尽量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用地规划、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建筑风格。对按规划要求建设的新村,县建设部门免费提供农村住宅设计图样供参考,县财政在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7.严厉打击“两违”。继续按照“属地巡查、交叉监督、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加大县城规划区内“两违”执法力度。严格“两违”整治责任追究,按照“五个不放过”(即: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不处理不放过;对党员干部参与违法违规建房不处理不放过;对相关执法监管人员不作为不放过;对辖区相关负责人工作不力不放过;对相关责任单位不履职不放过)的要求,狠刹国家公职人员参与“两违”行为的歪风。
8.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力求最“特”的思路,县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左右的资金,新建或续建包括工业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民生领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加强城市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努力打造一批精品项目,促进城市品位的进一步提升。
9.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按照“东改、西移、南延、北扩”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城市路网建设。xx西大道按城市主干道的标准,向西扩至xx高速与国道的连接线。在县主城区道路初步形成“有主次、有网络,能循环、保畅通”的路网构架。同时,丰满xx大道中心路段的临街建设,改造疏山南北路的市政设施,全面提升城市主干道形象。
10.完善公共设施。加快县城水厂建设步伐,确保未来居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用水;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适时做好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建设,及时疏通(改造)老农贸市场下的北门河、财产保险公司后的排水沟等,防止城市内涝;完善商贸城的各类设施,逐步繁荣新农贸市场;做好城市公交的交接工作,确定新的公交运营模式;加快推进管道天然气工程建设,在新建楼盘中预留好天然气管道,力争三年内完成县城区教育网点重新整合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1.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始终把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实施好廉租房、公租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遵循“统筹房源、租售并举、自愿购买、有限产权、科学管理”的原则,制订出台《xx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配租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现有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加大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力度,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12.协调新老城区发展。老城区改造坚持“保障公共利益为主,拆老建新为辅”、“连片改造为主、分户改造为辅”、“区域性环境改善为主,单位人居环境改造为辅”、“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和延续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为主,退‘老’进‘新’为辅”等原则,注重城市文化的保护和城市脉络的延续,适当降低人口密度,迁出部分住户,实现新老城区人居环境的共同改善。重点加强老城区现存的xx遗址等历史文化保护。继续坚持“政府征收补偿为主,单户改造为辅”的原则,加强县中心城区的危房管理。
13.加强城市环境整治。以“三创”工作为抓手(省级文明县城、省市级卫生县城和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环境治理工程,开展城乡卫生、农贸市场、广告市场、建筑市场、文化市场、交通秩序、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不断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城乡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加强对劳务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农机市场、夜宵市场等专业市场的管理,增强城市功能。
14.健全城市管理机制。完善城市管理的督察考核机制,明确各个岗位职责,量化考核内容,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数字评价优劣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健全重点工程竣工验收和交接手续,强化工程建后管理,及时发挥项目作用。充分发挥市民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面向社会招聘市容环境监督员,与城市执法队员、公安干警形成“三位一体”的市容监督管理队伍。公安机关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切实防止妨碍执法的暴力事件发生。
15.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牢固树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资本运作市场化、资产经营集约化”的经营城市理念,按照“举债有度、用债有方、管债有法、还债有源”的要求,积极拓宽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思路。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力度,适当发挥融资平台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作用。坚持一手抓土地收储,一手抓土地出让,进一步搞活土地经营。将近几年建成的场、馆、湖、园等项目资产推向市场,采取出让、拍卖、出租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纳入政府统一管理,实现融资良性循环。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6.完善乡镇规划编制。坚持“产业支撑、特色带动,突出重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