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新与管理提升研修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

思维创新与管理提升研修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月××日至×××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思维创新与管理提升研修班”。×××天集中学习和参观考察,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感觉收获比较大,不仅加深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更甚在一些方面颠覆了自己观念,可以说受益匪浅。
    一、参加培训后的几点思考
    本次培训共安排了16场授课,内容既涵盖了宏观层面(浙商精神与浙江经济、宏观经济与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解析与发展新机遇等),又涉及了微观层面(国企改革与多元发展战略、互联网+与产业转型升级等),也具体到了管理工具和专业知识(精准管理概论与精益化管理实践、对标管理专题、企业公关与危机管理等),期间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四个典型现场教学单位,通过现场教学加深感观认识,应该说本次培训对自己的思维、认知有很大的冲击。同时,从更高的角度回看我们的集团,有些地方还是有差距的,值得我们深思:
    应该说大部分参加培训人员包括我自己基本上是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行业,日常接触、活动范围基本都是×××行业,最多延伸到集团内所涉及的行业。作为×××企业应该说无论从资产质量、管理模式还是经济效益均处于行业前列,但通过本次专家教授的讲课和现场观摩,发现跳出×××行业,从国际、全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视角回头看×,××我们的经营发展理念、思维模式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
    一是没有做到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真正转变。仍旧沿袭传通的“一切为了生产,一切服务生产”的供给模式,面对×××价格下行的市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以量补价”、“降本增效”,没有建立起真正的需求侧的“以用户为中心”、“合作共赢”商业模式,也很少考虑如何将我们的产品做到极至的“差异性”来吸引用户提高竞争力。
    二是固守多年养成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闭门造车”的思维去创新、去探索转型升级,以致于很多创新没有跳出原有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框架,许多创新充其量称为改进或优化;转型发展的思路也大都局限于×××的上下游行业和传统行业,以基础行业的思维去寻求项目源,缺乏打破传统观念的思路和勇气。
    三是从管理手段上,××××公司自去年开始推行的精益管理还没有真正融合于企业,并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在上世纪已广泛应用到欧美及日本制造业的精益管理手段,其经营本质无非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获取最大的回报,五大核心要素和七大意识相信大家经过一年的实践都基本掌握,但对比德国大众、美国福特、日本丰田各自不同的精益管理意识、理念和机制,发现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些理念也许已复制到我们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但是否真正融合到生产经营中,还值得商榷,至少离“成本领先、时间优先、服务领先、全面领先”的最终目标实现还很远。
    以上差距的存在,究其原因还是观念和思维模式没有跟上最新讲话系列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转型突破首重观念转型”,我们要做到真正的创新发展、转型突破,就必须从观念上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真正跳出×××、跳出传统,以颠覆性的思维来探索企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二、几点启示
    (一)无论转型升级还是创新发展,首要的是树立一种精神。“七山一水二田”资源贫乏的浙江省之所以经济总量名列全国第四,人均GDP位居各省第一,离不开浙商这一群体,正是“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让“无资本、无技术、无市场”的一代浙商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踩出了浙商成功之路,也创出了“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对于我们××××集团,如何灵活应对客观环境和市场形势的快速变化,敏于行动抢抓机遇,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我认为首要的是需要树立精神。
    一是要树立“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首创精神。不能只讲客观,要从主观上面对现实,寻求突破。目前×××转型迫在眉睫,却迟迟打不开局面,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置死地而后生”的创业精神,缺少浙商这种“四千精神”。
    二是必须树立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一个新点子新思维将改变一切。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最初是负责QQ邮箱的维护和拓展,他带领自己的团队没有固守在QQ已取得的成绩上坐享其成,而是敢于打破现有的产品模式,另辟蹊径,最终造就微信这款世界级产品。所以说只要有心创新无处不在,只有树立了创新精神养成打破固有的思维和习惯,才会开拓更宽更广的发展空间,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要树立做好做精本行的精神。××××的十四五规划首先是立足“一个基础产业”先做好我们的××本行,只有做好×××产业,才有转型升级的本钱。如何做好本行?这就需要立足做精的精益管理工具,要树立精益管理的工匠精神,把它发展为一种企业文化、融入全员内心,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四先”的目的。
(二)企业转型升级必须顺应宏观大势。面对新时代“一带一路”“高质量改革”等国家战略带来的商机,作为××××行业我们究竟如何融入这种大势中,并从中寻求助推发展的机会?浙商的成功在于从全球角度、不同地域发展趋势和政策中寻求商机,真正做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终发展到600多万浙商在世界各地创业经商,在省外再造了一个浙江。他们的成功也在于对大势和政策的“无孔不入”。×××公司的十四五规划,构建了全新的“122”产业体系和“321”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