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生长在城市,却总是在冥冥中感觉自己当属农村,因为父辈的缘故,让我对自己的祖籍有着先天的亲近感,似乎我本该生于斯,长于斯。
我无数次地幻想过,如果父亲不当兵就不会离开家乡,不离开家乡就不会有我这个“城市人”,此刻,我或许会在乡村的某个角落正为生计而忙碌着。
乡村之于我,只能说是一种模糊意象,却时时被一种情愫所撩拨,令我常常沉湎于遐想之中,似乎在那片天地之间不停地寻找着什么。
是啊,寻找什么呢?记得家人每每忆起家乡往事,总是在唏嘘间流露出万般的深情,也总是希冀着能回故乡走一走,去看看老宅,抚摸一下岁月镌刻在门框上的年轮。
现在我懂了,乡村是最可能回归生命的本真的。今天流行说城镇化,其实城市的根基在农村,因为文化的根脉源自农村,守住文化的魂才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
很早就看过余光中的散文,也看过他写的《乡愁》,足见他对故乡的思恋之情。今天我们说乡愁,已非可望不可即,大多是难于割舍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之情。
有人说乡愁留住了文化碎片,余光中的《乡愁》写的就是对故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形容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
今天乡愁成为了热词,反映出当代人们对文化家园和精神故乡的灵魂追求,是一种心灵上的回归和求索。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的?
对我而言,这份淡淡乡愁不仅来自亲缘、自然和父辈曾经的生活经历,更浸润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依恋,是一种文化乡愁,流淌着浓浓的乡情。
乡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让我感到亲切,引发我深深的向往、虔诚和敬畏。因此,我更想称之为乡情,较之乡愁,乡情少了几分伤感,多了几分豁然。
乡情是什么?是走不完的田间小路,是放牧牛羊的山坡,是看不够的层林尽染,是听不够的泉水叮咚,是尝不尽的累累果实,是开了又败、败了又开的漫山遍野小花。
乡情是离不开的父老乡亲,是梦回萦绕的“祖根”旧居,是终生难忘的淳朴乡音,是房檐下喧嚣的鸟巢和那静静等待飘落的红叶。
乡情是一杯浓郁的茶,像一杯醇绵的酒,温润怡人,令人陶醉;乡情又像一支清远的笛声,悠扬而深远,似一个古老的童话,美丽而动人。
因此,在西递、在宏村、在西塘、在乌镇、在周庄、在同里……一个个古镇,一条条老街,一幢幢老宅,一片片村落,都留下了我的足印,我在找寻着,想象着这里曾经的迷人风光,演绎过怎样的传奇故事。
乡村的四季各有各的景色,却同样迷人,我喜欢春天万物复苏,金黄的油菜花开满田野;放眼葱绿,满目美景。
喜欢盛夏时嫩绿色变成深绿色的田野,喜欢荷花的纯美、夏虫的吟鸣、月色的皎白和绿荫下那凉爽的微风。
喜欢秋天的五彩缤纷,硕果累累。金色的稻田,蓝色的天空,红色、黄色的树叶,房前屋后晾晒的果实,还有人们脸上丰收的喜悦,无不让人惬意十分。
印象最深的,当属秋风中那一片片的红叶,张扬着筋脉,裸露在深秋的寒露之中,毫无猥琐苟且,覆盖了房前屋后、街巷山野,以最浓烈的色彩宣示着告别的凛然之态。
我喜欢行走在小巷石板路上的感觉,感受久远的古朴与温美。跫音声声,仿佛是轻叩岁月的门扉,聆听一段红尘往事。
岁月沉淀在尘封的记忆里,那一扇扇门,一扇扇窗,或古朴,或奢华,或平庸,或残缺,在岁月往复中,皆承载着太多的梦想,该有过怎样的向往?
回望身后,那深深浅浅的幽径里,多少曾经的喜怒哀乐都已沉寂,归于平静,前人留给我们怎样的故事,让我如此痴迷,留恋不舍?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话,“无论在世俗的社会里拥有怎样的位置,都要努力找到自己心灵的故乡”。是的,唯有读书和不断地行走才能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寻找心灵的故乡,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痴迷于乡村古镇的今世前身。在阅读和行走中寻找心灵的故乡,在心灵的故乡里阅读和行走,是最美人生的写照。
特别欣赏席慕容《乡愁》中的诗句:“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席慕容的《乡愁》缠绵悱恻,抒发了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离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情思,意境悠远,感人至深。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谁不希望叶落归根?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一个个乡村古镇,更让这种思乡之情汩汩而出,荡漾心湖。
因此,我顾盼于乡村古镇的一砖一瓦,流连于尘世之外,寄情于山水之间,在瞩望中深深思索,施施而行。
故乡是梦,踏上每一条乡间小道都是圆梦之旅。追梦在路上,在乡愁中吟咏乡情,沉淀岁月,绽放人性之美,是每一个乡村建设参与者的圆梦之旅,是国家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完)
撰稿:秋雨霏微 摄影:张卫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