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关于全县养老服务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县政府关于全县养老服务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县上下深学笃用A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
    一、全县养老事业基本情况
    (一)老龄人口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县常住人口21.32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4.27万人,65岁以上人口3.53万人,60-69岁以上人口1.94万人,70-79岁人口1.75万人,80岁以上人口0.58万人,人口老龄化率20.03%,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74%,总体呈现出比例高、增速快、高龄多的特点且已达到中度人口老年化阶段。
    (二)政府兜底养老情况。全县共有1个县级失能人员照护中心,25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分布于全县25个乡镇(街道),用于承担政府兜底养老服务职能,养老床位数达151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39.41张。主要服务对象为特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我县健全完善特困老年人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并逐步提高供给标准,截止目前,全县特困供养人数为1834人,集中供养605人。
    (三)民办养老机构情况。全县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共有2处,均为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床位数达165张,从全县分布来看,仅葛城街道有康之舟养老、易和养老2家,其余24个乡镇街道均无民办养老机构;从医养结合来看,2家民办养老机构均为“医办养”融合机构。2家民办养老机构自2021年运营以来,县级财政累计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150.63万元。
    (四)社区居家养老情况。全县现有3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13个农村互助养老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社会化运营率均达100%。服务对象主要为村社区60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是高龄、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服务内容主要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坚实。一是完善养老事业规划。近年来,我县养老服务规划、政策等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增加优质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二是完善政策兜底保障机制。落实90岁以上老年人营养补贴制度,提升高龄津贴、重度老年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等各类经济困难老人补助2604.84万元,惠及各类老人11782人次。及时将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老年人给予临时救助,今年以来累计临时救助困难老人85.64万元。三是建全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初步确立起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为补充、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住院护理险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以来,通过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全县社保基金征缴达到27437万元,支付达46422万元,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5.4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9.4万人,待遇入卡率高达95%,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人数达2.28万人,住院护理保险覆盖1831人,做到既补床头又补人头,更补服务质量。四是加大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支持。创新“中心带站”联建联营模式,由县级养老服务中心联合运营全县社区养老服务站,对运营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予以运营补贴,2022年,为葛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土城社区养老服务站发放运营补助15万元,投入31.3万元用于助餐点、助浴点的建设、运营补贴。
    (二)养老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一是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硬件设施提升行动。十三五以来,我县积极协调各级财政、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和保障养老事业发展,累计争取到位资金5560余万元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设,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19家,改造成“医办养”融合机构2家。启动高观、修齐等6个失能照护点,帮助全县304名贫困失能人员、605名特困人员先后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达32.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18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先后对480余户特困、低保、失能、残疾等特殊老年人家庭及周边进行适老化改造,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工作,完善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在公共办事机构、城市公厕设置无障碍通道55个、缘石坡道78个、盲道5.1公里,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舒适度”。三是大力实施景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持续改进旅游景区适老服务设施,满足旅游景区老年游客出行、如厕等需求,大力推进景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土城红军老街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添置轮椅、拐杖、雨伞等物品,改进无障碍卫生间5个,改造亢谷度假区漫游不到3.9公里,为老年游客休闲、散步提供更安全、更友好的旅居体验。
    (三)养老服务改革不断走深。一是完成养老机构托管改革。积极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放管服”改革,带动社会有效投资,成功引入重庆夕红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大巴山禾润健康养老服务公司等2家专业养老机构在城口落地,并陆续将26家公办养老机构托管给引进机构;二是健康支撑更加有力。畅通老年就医绿色通道,将全县26家医疗机构已全部升级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人员提供优先挂号、就诊、转诊等就医便利服务,为失能人员照顾提供体检、康复、心理支持等康复服务,“助医”格局初步形成;三是持续开展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依托葛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高龄、失能、特困对象、社会老人提供“助浴”500人次,依托土城社区老年食堂,为社区老人提供用餐服务6000余人次,切实解决城区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四是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依托市级智慧养老云平台、“重庆市阳光食品”平台,对28家养老机构实行实时监控,实现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营养补贴、社会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的在线办理。依托“重庆人社”、“15+5”便民服务圈平台,建设完成236个人社线下网点,实现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服务100%全覆盖。
    (四)养老综合监管不断走实。一是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由县领导牵头,民政、市场监管、消防、卫生健康等14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联合监管制度,加强对新建、备案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安全生产、财政资金等方面的监管力度,累计开展联合检查3次,发现并整改隐患116条,行政警告养老机构15家,行政处罚养老机构3家,罚款1.5万元,确保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平稳运营,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二是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委托专业机构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养老服务质量评估。聘请重庆市一福养老发展中心对全县26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星”“叶”等级评定,促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三是依托“重庆市阳光食品”APP平台,对27个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通过“智能AI”对全县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实时监管。实现了事中事后过程性监管“有痕迹、有记录、可追溯”。四是加强托管机构资金监管。通过将托管机构使用的财政资金纳入综合审计监管,敦促2家托管机构在坚持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
    (五)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可期。一是做优做强避暑养老旅游产业。避暑康养旅游产业作为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的重点依托产业,目前已建成2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和6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为来城老年旅游群体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康养旅游产品选择。2023年7-8月,共接待游客150.3万人次,其中60岁以上养老群体占比月47%,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3亿元的新高。二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春节、元宵等传统文化节气,购买三峡曲艺团、大巴山艺术团、老街乐队等文艺节目30余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汇演4场、巴山歌友会服务活动10余场,将乐器、舞蹈、小品、民乐等表演送到老年群体身边,为来城老年旅游群体提供“视觉盛宴”和更优质的老区文化体验,养老服务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融合发展前景可期。
    (六)养老领域反诈不断加强。一是扎实有效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办理涉养老诈骗案件2件,对此类犯罪行为形成有效震慑;二是加强反诈宣传。将养老服务机构、乡镇敬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作为宣传重点,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播报、发放防诈骗手册、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动员,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张贴反诈宣传海报1000余张,横幅20余条,专题宣讲30余场次,公布打击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举报渠道,鼓励群众举报涉养老服务诈骗问题线索,切实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三是加强反诈工作台账管理。将28家养老服务机构、20家涉及养老服务的企业纳入台账管理并定期排查,按照“一院一策”的原则,对排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建立风险隐患等级从低到高的“绿黄橙红”风险管控名单,实现整改、销号全过程闭环管理。
    (七)养老服务力量日趋壮大。一是加强人员配置。成立城口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新增编制3个,选拔优秀年轻干部2名作为业务骨干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切实加强对全县养老服务事业工作的指导。二是强化养老服务队伍业务能力。组织乡镇分管领导进行养老业务集中培训与考试,并将培训情况和考试成绩纳入考核,进一步提升基层民政队伍的业务素养,今年以来利用各种会议累计开展培训150余人次。三是提高养老服务队伍安全履职能力。邀请县消防救援大队对养老机构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2次,指导机构从业人员开展隐患排查、使用消防器材、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机构负责人的安全红线意识。四是加强养老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建设。组织人社、就业等部门对在职护理人员开展全覆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近年来,累计开展专业培训超300人次,养老护理员持证率达40.16%。养老从业人员已从2019年的60人增加到现在的128人,年均增长率高达20%,护理人员和机构老人配比从1:10提升到1:6.7,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把养老事业发展列为民生实事进行重点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起步晚、基础弱,低端供给、无序发展、氛围不浓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养老资源闲置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空置率高、高端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弱。在兜底养老方面,受家庭经济收入、传统养老观念、特困人员性格及其监护人等因素影响,加之养老服务机构仅能提供基本兜底养老服务的实际,我县特困人员仍然以居家养老为主流,2023年,我县共有特困老人1834名,拥有兜底性集中供养床位1518张,实际集中入住特困老人605人,集中供养率仅为32.99%,床位空置率高达47.1%。在高端养老方面,我县养老服务机构整体仍然呈现“小、散、弱”状态,位置偏僻、场地狭小、设施简陋、服务单一的瓶颈有待破解,仅有的2家社会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城区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目前,我县城区有65岁以上老人5482名,年均老年游客群众约为70万人,具有巨大的潜在性养老需求。而易和和康之舟养老仅有护理型床位165张且仅仅入住城区老人59名,床位空置率高达64.24%,中高端养老的氛围仍然没有形成。
(二)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已建成机构服务单一。一方面,受近年来经济大环境影响,市级层面对养老服务的投入相较疫情前有所下降,加之县级薄弱的财政情况,难以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资金,导致第五老年养护中心等项目立项4年来,至今尚未完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7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