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XX校长在学院暑期研讨会上的讲话

2023年XX校长在学院暑期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
这两天的会议开得非常好。大家都很认真,发言也讲得很好。XX学院经历了“十年建设”“十年发展”,现已进入“十年提高”阶段。有人会问,三个十年以后怎么办?30年可视为一个生命周期。一个人、一个生物有生命周期,大学也有生命周期。一般来说,生命周期有死亡有衰退。但是大学跟别的不一样,它可以基因再造。一个生命周期过去以后,经过适当调整,进入第二个生命周期。历史证明,大学既可以哀亡,也可以不断发展。
今天我围绕从特色发展到全面提高的战略转变,谈谈自己的认识。探索战略转变,我们首先要了解:20年建校发展形成的基础;10年提高的目标;学校面临的环境,形势。
初步提出10年提高的总体目标大体为,建成民办强校、稳居国内同类高校第一方阵。讨论中多数同志认同,也有的不同认识。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学校面临的环境、形势,我们在前段的学部主任座谈研讨会上,归纳了四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普及化阶段的新挑战;数字化转型的新生态;规模化发展的新要求。这四条,我认为归纳的是比较好的。20年建校发展的成就、经验,董事长将作详细论述。
战略转变,即从前20年建校发展到后10年全面提高的转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一.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
党的XX大,作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我们要努力推进教育数字化。
教育是一门时代学,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特征。现在的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属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知识教育,跟工业化相对应。有人说,现在我们“把机器创造得越来越像人,却把人培养的越来越像机器”。这个话说的有点形象。
现代化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一方面工业化时代教育体系培养的人适应不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数字技术为培养时代新人创造了条件。教育将从知识教育进入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就是跟数字化相对应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是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智慧教育是跟数字化相对应的、相联系的。
智慧教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富有弹性的组织管理。
构建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十分重要。现在董事长下决心,拟投入一个亿,在我们XX发展数字化。首先,构建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数字化教育场景是前提,也是重点。数字化教育不仅仅是把课堂从网下搬到网上,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教育数字化的工具形态、知识形态、社会形态等三个形态。构建相互融通的环境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全面感知的学习场所。
(1)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温度、声音等进行监控监测,自动调节相关设备,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2)借助情境感知技术在自然状态下捕获学习者的各种信息,精准识别学习者特征,全面感知学生的成长状态。现在我们是没有的,我们的教室还没有这个设备,没有这个装置,没办法感知,它需要安装相应的设施,相应的设备,才能感知捕获学生的信息。
(3)利用大数据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提供量身定制的最优学习路径。
在上述两者的基础上,给学生画像,制定知识图谱,开展个性化教育。
2.灵活创新的学校布局。
现在学校的布局是工业化时代的要求,目的是满足统一集体授课的需要。数字化时代,学习空间应随之改变。
(1)创新教室布局,打破“秧苗式”“排排式”的格局,创造可供灵活学习的格局。
(2)扩展学校的公共空间,加强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空间资源的利用。
(3)优化校园空间,建立如美国大学的“大学生资源中心”,日本大学的“大学生支援中心”。
3.深度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网络学习空间要从课堂教学的延伸走向教育形态的重塑,构建群体个性化的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
(1)开发智能学习助手,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需进行高质量学习。
(2)强化成员间的关系网络,促进深度交互的发生。
(3)提供远程协作、社会网络、同步解答等方面的工具,让亿万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在智慧教育中,还要改变管理观念,拓展管理内涵,完善组织结构。
二.从专业建设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重
我们先了解一下有关学科、专业的重要性及基本概念。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很重要,其重要性表现在:学科水平决定学校的水平,如清华、北大水平高,因为学科水平高;学科是师生成长的土壤,水涨船高;学科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是相互独立的知识体系,一门一门的知识学科。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专业是由课程组成的,不同课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专业,所以课程是很重要的。
学科与专业的关系表现在: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运用。两者的区别是,(1)构成元素不同,学科的构成元素是知识单元,专业的构成元素是课程;(2)核心不同,学科建设的核心是科研,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教学;(3)发展动力不同,学科发展动力是多元的,可以是社会需要,也可以学者自己为科学而科学,专业建设的动力则是一元的,唯有社会需要才办专业;(4)使用范围不同,在我们国家研究生教育是用学科,本、专科教育则用专业。
关于学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5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