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公司《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研讨发言

国企公司《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研讨发言
    同志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辟新境界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学习第五卷不仅是理论上的自觉,更是实践上的必修。唯有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才能把国企改革发展与国家战略、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在学深悟透中夯实思想根基
    学习第五卷,最重要的是要真正读懂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理论创新,把其中的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行动自觉。
    第一,要在理论学习中把握“根本大义”。第五卷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系统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这一根本问题。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国企而言,这不仅是国家的蓝图,更是企业的使命:如何在超大规模市场中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促进共同富裕,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绿色低碳要求,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践课题。学深悟透,关键在于把理论要义转化为国企履职尽责的清晰路径。
    第二,要在结合实际中校准“战略航向”。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这一定位,决定了国企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读书笔记”,而要落实到战略谋划与治理实践中。比如,在自主创新上,我们是否真正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在产业链安全上,我们是否敢于在关键环节扛起责任?在绿色发展上,我们是否把节能降碳融入全链条?这些都需要我们用理论武装来审视工作,用理论指引来校准方向。国企的学习成效,不是体现在口头表态,而是体现在生产一线的技术突破、在重点项目的攻坚克难、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中。
    第三,要在常学常新中形成“思想定力”。第五卷特别强调“两个结合”,这是党百余年奋斗的思想密码和实践法宝。国企要善于把“两个结合”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用党的创新理论塑造干部职工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一方面,要让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要坚持国企姓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把“工匠精神”“诚信为本”等文化基因融入企业管理,让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同向发力。只有这样,国企才能在市场风浪中站得稳、行得远。
    第四,要在以学促干中展现“实践成效”。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学习的落脚点在于落实。我们要把学习第五卷同推动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结合起来,同落实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同职工成长进步、提升幸福感获得感结合起来。比如,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上,要真正下功夫打造原创性技术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要勇于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服务民生中,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承担社会责任,把企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
    学习第五卷,既要有理论的“高屋建瓴”,更要有实践的“落地生根”;既要读懂书中的大道理,更要把握企业里的小逻辑。唯有如此,才能把理论学习真正转化为国企改革发展的思想源泉、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南。
    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在对标落实中展现国企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这一重大论断,既是全党全国的共同任务,也是国有企业必须自觉肩负的战略责任。
    第一,要在服务大局中明确使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鲜明特征,为国企发展标定了方向。人口规模巨大,决定了国企必须在保障能源供给、粮食安全、基础设施等领域当好“顶梁柱”;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企在推动产业升级、创造就业岗位、惠及民生改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国企自觉把绿色发展作为战略选择,主动在节能减排、低碳转型上作表率。国企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把发展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第二,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为国企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主动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国企要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确保关键环节不受制于人,真正把企业发展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坚实基础之上。
    第三,要在守牢底线中统筹发展和安全。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国企是经济安全的重要支撑,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无论是能源电力供应,还是金融资本运营,抑或是粮食储备、交通运输,国企都要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把风险防控贯穿到改革发展全过程。既要勇于开拓创新、提升竞争力,也要善于未雨绸缪、增强韧性,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第四,要在全球竞争中展现开放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国企要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既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要坚持立足中国实际,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优势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抽象蓝图,而是必须落实到具体实践。国企要以学习第五卷为契机,把党的战略部署转化为企业的战略行动,把国家的宏伟目标落实为企业的责任担当,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贡献国企力量、彰显国企价值。
    三、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要求,在守正创新中释放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国企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遵循。
    第一,要把握改革大势,增强改革自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其根本动力就在于不断推进改革。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从政企分开到公司制改革,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为国企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企更要自觉以改革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魄力激发创新活力。
    第二,要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国企改革同样如此。要聚焦公司治理、薪酬激励、市场化经营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要探索更加灵活的市场化用人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要在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机制上深化改革,打通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要注重系统集成,增强改革整体效能。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国企改革不能各自为战,而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比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推动数字化转型,要与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相结合;探索国际化经营,要与风险防控、合规建设相结合。唯有这样,才能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避免出现“单兵突进”与“碎片化推进”的问题。
    第四,要服务国家战略,深化高水平开放。总书记指出:“要以更大力度办好自己的事,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国企要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同时,要在国际竞争中锻造本领,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自主品牌。
    总之,改革永远在路上。对于国企而言,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关乎企业的活力和效率,更关乎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勇于自我革命,才能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立于潮头,释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四、深刻把握“两个结合”重大法宝,在传承创新中厚植文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