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普通党员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 2
2.普通党员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 4
3.普通党员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 7
4.普通党员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 10
5.普通党员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 13
普通党员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提出:“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以担当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到各项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担当精神体现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要胸怀“国之大者”,勇于肩负时代使命,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不怕苦和累,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拿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魄力在乡村振兴战场上,深入基层,与群众并肩作战,努力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立足党和人民的事业,用心用力用情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充分展现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担当精神展示了党员干部的勇气和魄力。“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面对困难和挑战,党员干部要敢于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涵养“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付出了巨大努力。当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和组织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决不能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要有勇气和魄力同困难叫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这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和魄力,正是担当精神的生动体现。
担当精神彰显了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于奉献,甘当人民的“泥腿子”,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不计个人得失。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全县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最终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奉献精神,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担当精神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品质。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让我们以担当精神为帆,破浪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普通党员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2月3日至20XX年5月10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等重要著作109篇,分为21个专题,涉及党史、政治、经济、改革、法治、疫情防控、全面从严治党等多个方面,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通读之后,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脉络,感悟颇深,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年干部,当自强不息、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紧握时代“接力棒”,传承好、弘扬好革命精神!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悟得百年成就来之不易,吾辈青年当自强不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经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坚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策略,带领全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全面小康、人民富裕。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百年成就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百年后的今天,吾辈青年定当传承先辈意志,自强不息,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悟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吾辈青年当牢记使命。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必须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吾辈青年就必须常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悟得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吾辈青年当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面对困难与挑战,唯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人民幸福;唯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才能在危机中孕育新机,在变局中开创新局。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也是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吾辈青年志当承时代之任,砥砺奋进、甘洒热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普通党员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
“习”语动人心,“卷”义启人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生动记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笔者认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推开“思想之窗”,凝聚“第四卷”中蕴含的真理力量,学懂弄通“为何干”“干什么”“怎样干”的问题,以“一步一个脚印”“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奋进姿态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深读“第四卷”,在工作态度上实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推动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赋予了强大能量,引导我们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因此,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带着“为何干”的问题,从第四卷中理清主动为民办实事的关键思路,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举措,不等群众“找上门”,而是主动将惠民政策“送上门”,时刻牢记对群众心声越了解、对群众小事越上心,我们处理民生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只有在平时工作中多思考点“百姓冷暖”,多与群众“唠唠家常”,方能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圆群众之所梦。
深学“第四卷”,在工作方法上实现“盲目办”到“重点办”的“方向转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第三专题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为民生巨变提供了工作方法和前行方向。十年来,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柴米油盐;不管是健康养老,还是人居环境;不管是政府部门的智能便民,还是基层社区的精细化服务,越来越变得贴心,越来越变得暖心。因此,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带着“干什么”的问题,从第四卷中明白我们是为谁服务,要时刻牢记越是群众最关心的事,越是我们要重点下功夫办好的事;越能让群众满意的事,越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标准。只有转变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深悟“第四卷”,在工作能力上实现“单面手”到“多面手”的“行动转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共有21个专题109篇重要文章,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这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带着“怎么干”的问题,从第四卷中领悟干部成长成才的方法秘诀,时刻牢记越是掌握“360度无死角”的为民本领,越能为群众谋实事、解难事、办好事;越是熟悉民生“大小事”,越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干事人才”。要明白只有系统性的学习,注重点滴积累,才能从小胜到大胜,从办好小事到办成大事,从一步一个台阶到质的飞跃,才能成为一名担当作为、攻坚拔寨的“多面手”。
普通党员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
“习”语最是润心,“卷”义最能启智。第四卷中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广大党员干部要沉下心来学习第四卷,把思想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将学习成果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起来、贯通起来,从知“书”达“理”中不断汲取奋进现代化、跑赢新赛程的思想伟力。
从“第四卷”中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明白“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之“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第四卷中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列为重要章节,无论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还是“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收入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们党初心的映照、宗旨的体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要从这本“初心之书”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初心使命一以贯之的坚守,自觉涵养心怀家国、躬身为民的高尚品格,时刻对标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时常叩问初心、守护初心、践行初心,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生活上自觉接近群众,在感情上主动亲近群众,在工作上虚心请教群众,经常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聚民心、集民智、赢民心。坚决不搞“盆景”工程、“面子”政绩,多做既打基础又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做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知心人、暖心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从“第四卷”中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