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业关于2025年度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与实践情况的报告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与生命线。进入2025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生产环境与挑战,XX煤业始终将安全生产置于首要位置,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深入探索并全面践行“136”安全管理模式。本报告旨在系统性总结并阐述XX煤业围绕责任落实、灾害治理、风险管控及警示教育四大核心环节,通过体系化构建、精准化施策、智能化赋能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拧紧安全生产“总开关”的实践与成效,为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构建全员安全责任体系筑牢制度根基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责任的落实是执行的根本保障。XX煤业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责任体系。为此,单位以“层层负责、人人有责”为根本原则,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的共治责任网络。
首先,在组织架构层面,健全了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统筹全矿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能够高效传达与执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覆盖所有层级、所有岗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该制度详细规定了从高层管理人员到一线作业员工各自的安全职责与义务,将抽象的安全目标分解为具体、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最终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矩阵。这确保了安全管理的触角能够延伸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和作业岗位,实现了安全责任的无缝对接。
其次,在技术保障层面,强化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总工程师及其技术团队在安全技术领域被赋予了充分的决策权、指挥权以及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任何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与落实,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论证和把关。从源头上杜绝了因技术方案不科学、不严谨而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各项生产作业活动均在科学、可靠的技术指导下进行。
再者,在监督考核层面,创新并实施了“五查联动”机制。该机制整合了员工自查、区队部门检查、矿级综合检查、专项重点检查以及专兼职安全协防人员检查五种监督力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监督合力。检查发现的问题与隐患,将直接与相关单位及个人的绩效薪酬、评优评先等切身利益挂钩。通过构建“监督-检查-整改-考核”的闭环管理流程,极大地提升了各级人员履行安全职责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推动了安全责任从“纸面”真正落到“地面”。
二、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提升灾害治理能力
煤矿生产面临的瓦斯、水、火、顶板等重大灾害是安全管理中必须攻克的难题。XX煤业坚持“源头预防、科技先行”的理念,将科技创新与装备升级作为筑牢重大灾害“防火墙”的关键支撑,构建了专业化、系统化的灾害治理体系。
在采掘技术创新方面,积极推广应用无煤柱与小煤柱开采技术。例如,在X工作面成功应用了无煤柱开采技术,而在X工作面则应用了小煤柱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实现了煤炭的精采细采,更重要的是,其从根本上优化了矿井的应力分布,减少了矿压显现强度,为实现安全开采与绿色开采的有机统一提供了技术路径。同时,针对综采工作面两顺槽顶板管理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单位成功实施了爆破预裂切顶卸压技术。该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的爆破,有效转移和释放了顶板应力,极大地保障了回采期间的顶板稳定性,降低了冒顶事故的风险。
在生产装备升级方面,实现了关键作业环节的现代化与自动化。目前,所有掘进工作面均配备了“掘进机+锚杆钻车+皮带自移机尾”的成套先进设备。这一组合不仅将工人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幅提升了开掘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人工作业环节,从而降低了人为失误的概率,为作业人员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在职业健康防护方面,井下作业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推广应用双向自动隔爆装置、自动净化水幕等高效除尘设备,并配合掘进面湿式除-尘器的使用,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员工创造了更为健康的作业环境。
在智能防控体系建设方面,智能化手段的应用提升了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单位推广使用了集“栅栏门、防误入喷淋、红外传感器”于一体的“电子围栏”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危险区域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测与预警,一旦发现人员未经授权进入或存在其他异常情况,系统将立即启动声光报警和喷淋阻拦,有效防止了误入危险区域事故的发生。此外,针对水害防治这一重大课题,单位运用先进的定向钻探技术,成功对X、X工作面上覆的X号煤采空区积水进行了精确的钻探疏放。此举从灾害源头入手,彻底消除了潜在的重大水患威胁,展现了科技在重大灾害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实施高风险作业精细化管控严防过程失控
在煤矿生产中,环境、设备、工艺的动态变化常常伴随着新的安全风险,特别是高风险作业环节,更是事故易发多发的关键点。为有效防范此类风险,XX煤业制定并严格执行《高风险作业管理制度》,对高风险作业实施全流程、精细化的闭环管控。
管控流程覆盖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在作业开始前,必须严格执行申报审批程序。作业单位需提交详尽的作业方案与风险分析报告,由相关技术与安全部门进行联合研判,确保风险辨识全面、防控措施得当。在作业过程中,强化现场监管,严格落实高风险作业“三盯”模式,即管理人员盯紧作业过程、盯紧作业现场、盯紧措施落实。同时,必须确保“五到位”机制的执行,即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现场管理人员跟班到位、安全监管与动态监控到位、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到位、员工作业行为与操作规范到位。为强化事中监管,单位实现了对所有高风险作业点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并通过远程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管,有效规范了员工的作业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操作。在作业结束后,必须履行销号程序,对作业过程的安全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全面复盘与评估,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