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援宁挂职干部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6篇)

福建省援宁挂职干部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6篇)

目录

    1.立足新起点拓展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2
    2.闽宁的故事因每一位奋斗者而更加精彩 4
    3.闽宁协作的接力棒我们会稳稳传下去 7
    4.西海固人民“旱塬播绿”的坚韧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9
    5.一次宁夏行终生闽宁情 12
    6.做好闽宁两地的“联络员”“服务员”和“宣传员” 15

立足新起点拓展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今天,自治区党委、政府以“最高礼遇”迎接并专门召开座谈会,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闽宁一家亲”的真情,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
    第一,真诚感谢。感谢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深情厚意。这份隆重的欢迎和高规格的安排,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援宁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援宁干部的高看一眼,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深耕宁夏、奉献宁夏的决心。感谢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来宁的这段时间,给予我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保障,提供了顺畅高效的工作对接,让我们心无旁骛地投身闽宁协作事业。感谢第十三批援宁干部的辛勤付出。在吴顺意同志的带领下,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务实作风,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第二,真心学习。宁夏这片土地,是精神沃土、实干熔炉、智慧宝库,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近期在压茬交接中,我们全体队员从“干沙滩” 变成“金沙滩”的翻天覆地变化,从胜利之山——六盘山的红色记忆和壮丽美景,从宁夏大地“黄河水甜,共产党好,总书记亲”的生动局面中,接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国情教育、革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我们将把自己当作新宁夏人,深刻感悟六盘山精神,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虚心汲取宁夏人民战风沙、拔穷根的无穷智慧,倍加珍惜难得的两年学习机会,向宁夏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学精神、学作风、学奉献,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闽宁协作的成果。
    第三,真抓实干。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明年是“十五五”开局之年,也是闽宁协作3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接过第十三批援宁干部沉甸甸的接力棒,我们深知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传承援宁干部好作风, 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以闽人精神、闽人智慧、闽人力量,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和奋勇争先的斗志,立足新起点,拓展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努力整合两省区区位、政策、平台、资源优势,全力推动闽宁协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为共同打造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样板”,为建设美丽新宁夏作出应有贡献。
    

闽宁的故事因每一位奋斗者而更加精彩

    两载春秋,山海情深,离别在即。在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闽宁协作要长期坚持”的殷殷嘱托,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山海情”。站在闽宁镇这片热土上回望,700多个日夜的奋斗与感动奔涌心头。临别之际,千言万语汇成三句话,表达我的心声。
    一是书写“山海情”,感恩山海厚谊,以实干诠释初心使命。从东海之滨到塞上江南,我们始终铭记“挂职即任职,他乡即故乡”,携手推动闽宁协作迈向纵深。
    产业兴镇筑基业——园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我们坚持“招商为要、服务为本”,创新“规划、建设、招商”三同步模式,推动闽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两地三方”联动招商机制,举办“闽宁山海情”等系列推介会,通过叩门招商走遍7个省市,累计接待考察团168批次,接洽企业451家,落地企业45家,初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低空经济等五大产业集群。
    资源盘活拓富路——闽宁协作激活特色产业。我们聚焦盘活资源与市场开拓双轨并进,盘活110栋闲置温棚,建成3000亩白玉萝卜基地,带动50多户村民增收。特别是与林占熺教授团队合作,“以草代木”发展食药用菌产业,“以草代粮”发展菌草畜牧业,创建集“生态治理、产业示范、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循环产业示范基地。
    全面协作聚民心——两地人民像石榴籽般紧抱在一起。我们协调厦门医疗队开展足踝健康筛查,为420名孩子送上矫形鞋垫;通过“山海石榴籽”工程, 组织党政企各界互访70余批次,推动两地专业技术指导及农科成果应用转化, 协调社会帮扶捐赠物资惠及千余名群众。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 是闽宁两地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晶。在闽宁镇的蝶变中,实践深刻启示我们, 传承“闽宁基因”方能行稳致远,发扬“战天斗地”精神才能再创辉煌。
    二是回望“山海情”,铭记奋斗岁月,以赤诚淬炼闽宁情怀。闽宁结亲, 山海共融。两年来,我们忘不了走访园艺村时,老乡捧着萝卜说“大棚活了,日子甜了”的笑脸;忘不了产业园深夜灯火中,两地干部为项目落地反复推敲的身影;更忘不了黄河岸边,菌草随风摇曳孕育的绿色希望!在这里,我读懂了“干沙滩变金沙滩”的奇迹密码——那是干部群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韧,是闽宁子女“爱拼才会赢”的闯劲,更是总书记擘画的山海协作战略在塞上大地绽放的磅礴伟力!
    三是展望“山海情”,赓续山海情缘,以同心共赴未来之约。离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我们坚信,山海情谊永续,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继续做闽宁协作的“桥梁”和“使者”,让协作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我们相信,闽宁产业园的蓬勃发展、菌草技术的推广运用、两地人才的互动交流,将为闽宁协作注入强大动力。未来同心同行,新时代的“山海情”需要更多奋斗者接续前行。
    山海不为远,协作情更长。闽宁的故事,因每一位奋斗者而更加精彩;闽宁的未来,因我们的同心同行而更加辉煌。
    

闽宁协作的接力棒我们会稳稳传下去

    20XX年X月,我们来到宁夏。两年挂职路,隆德工作组始终牢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挂职当任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谋事;把异乡当故乡,用“事事落实到位” 的执行力干事;把信任当信念,凭“人人共建共享”的初心办事。我们立足隆德实际,融合闽宁两省区优势,“托养+”助残模式让困难群众有了“稳稳的幸福”,食用菌“014”模式让大棚里长出“致富菇”,“需求+”劳务协作让乡亲们腰包越来越鼓,让结对帮扶真正热在基层、暖在民心。
    在这里,我们深情融入,结识了一批以满腔热情奋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群众。初到隆德,我们努力克服“语言关”“饮食关”“睡眠关”,走遍当地13个乡镇,同干部聊家常、找问题、寻办法,听群众讲述一批批援宁工作群体在当地谋的实事、做的好事,讲述他们生产生活环境的巨变,讲述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乡音中,感受着闽宁协作为当地发展注入动能,也让我们在隆德有了难以割舍的乡愁。
    在这里,我们以实干为要,协同当地谋划实施了一个个惠民利民闽宁项目。通过认真走访调研,我们积极与隆德县相关部门(单位)、基层干部群众交流, 一起算细账、谋实招,立足隆德所需、福建所能,开展产业发展、集群打造、园区建设、转移就业、消费帮扶等项目建设14个,启动闽宁协作教育帮扶、留守儿童帮扶、社会帮扶慰问、基地建设等社会帮扶项目45个,为补齐隆德县发展短板、带动群众增收出了力。
    在这里,我们汇聚暖流,见证了一批以闽宁协作为平台推动的社会事业。两年来,积极对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及其他高校, 开展公益兴趣班及“七彩假期·快乐童年——让留守儿童不孤单”夏令营活动, 为400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和关怀;积极推进隆德县人民医院与福建省福州市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帮扶协作关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这些社会帮扶项目,让我们更加懂得争取各方合力,共同成就闽宁协作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性。
    过去的两年,是沉浸式学习成长的两年,是和大家一起脚踏实地奋斗的两年,更是与隆德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的两年。我学会了听懂了隆德话里的“实在”,读懂了黄土地上的“坚韧”,更懂得了“闽宁一家亲”是一批批闽宁人用脚踩出来的路、用心暖出来的情。今天,挂职任务虽然画上了句号,但闽宁协作的接力棒,我们会稳稳传下去。回到福建,我会带着在宁夏的这份挂职厚礼,继续在岗位上实干担当,让红色基因在协作中传承,让山海情谊在奋斗中更浓。
    

西海固人民“旱塬播绿”的坚韧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今天,站在两年挂职的终点回望,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援宁是一段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的征程,更是一场山海携手、共赴振兴的深情奔赴”。作为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的一员,我十分荣幸与大家一同扎根西海固,在闽宁协作的壮阔画卷中留下属于我们的笔墨。
    一是以“初心”为舵,在机制创新中激活协作动能。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对口支援”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海原,谋新谋实思路举措,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激活协作“一池春水”。完善项目管理“海原模式”,聚焦“早谋划、实落地、严监管”的项目闭环管理体系,促推项目资金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项目数量精简而效益倍增。深化队伍建设“制度赋能”,构建“制度管人、关怀留人、专业育人”的管理体系,制定《海原县援宁干部人才管理办法》,以“一月一主题”活动搭建成长平台,让挂职干部人才既“身入”更“心入”。探索教育领域“双轨激励”,首创“突出贡献团队慰问+困难学生资助”双轨制, 惠及师生1500余人次。
    二是以“匠心”为笔,在资源整合中共创发展新局。我们始终坚信,闽宁协作不是“单向输血”,而是优势互补的共生共赢。两年间,持续推动漳海两地资源从“物理叠加”迈向“化学融合”。深化产业协作“链式思维”,引进奋杞食品、鑫焱牛肉加工等5家闽籍企业,补齐补强枸杞深加工、牛肉深加工等产业链。充分借鉴漳州现代农业园区经验,建成海原首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引入乡建乡创团队参与闽宁示范村规划建设,打造形成“田园·家园·乐园”农文旅融合综合体。织密文化交融“柔性纽带”,策划举办春节前夕“花卉展销”,组织“花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赴漳浦县参加文艺汇演,推动“黄土文化”与“闽南风情”碰撞出火花;开展“情暖重阳”“寒冬送暖”“箱囊筑梦”等主题活动,发起“闽宁牵手·漳海情深”青少年夏令营等10场次交流活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
    三是以“恒心”为基,在长效赋能中厚植发展根基。我们最欣慰的不是建了多少项目,而是为海原留下了哪些“带不走”的财富。点亮特色产业“星星之火”。注重规划引领,编制食用菌和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联农带农模式,破解食用菌种植“小而散”难题;探索中药材“林下散播、林下移栽、林下套种”等种植模式,2025年新增种植4677亩,预计带动300户农户增收。培育“自我造血”能力。通过“双主任制”帮带县医院新建消化中心、呼吸内科,成功填补5项技术空白,培育本地骨干医生42名。搭建“永不撤离”的平台。协调促成漳浦海原两地互访交流26批次208人次,推动49对村、23对村企、5对学校、1对卫生院结对,构建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山海有情,未来可期。这片土地给予我们的,远比我们付出的更多——它教会我们“越是艰苦处,越是见精神”;西海固人民“旱塬播绿”的坚韧,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今日深情挥别宁夏,无论未来身处何方,我们都将永远铭记自己曾是一名奋斗的、幸福的“闽宁人”,而这部“山海情”伟大史诗,定将不断续写辉煌、焕发璀璨荣光。
    

一次宁夏行终生闽宁情

    20XX年X月,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23名党政干部离开福建来到宁夏,开始书写两年的援宁答卷。两年来,我们见证了美丽新宁夏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宁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这两年,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最难忘、最值得珍藏的一段时光。
这两年,我们携手奋斗,谱写了闽宁协作的新篇章。在两省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与宁夏干部群众一道,对标对表闽宁协作协议内容,以真抓的实劲、敢抓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