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街道关于重大活动期间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的总结报告
为保障重大活动顺利举办,维护辖区社会环境的持续安全稳定,XX街道依据上级统一部署,于近期集中开展了社会面火-灾防控专项工作。本次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方针,通过压实责任、细化网络、强化演练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了辖区火-灾防控的综合能力。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强化责任担当,构建高位统筹的指挥体系
确保社会面消防安全,责任体系的构建是根本保障。XX街道坚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构建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各部门、各社区协同联动的立体化责任体系。
(一)党政主官靠前指挥,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在此次火-灾防控工作中,街道党工委与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包括党工委书记XX同志、办事处主任XX同志等,亲自带队深入一线,开展了多轮次的拉练式检查。检查行动聚焦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密集社区等高风险点位。检查内容涵盖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安全出口与疏散通道是否保持畅通无阻、商户与居民的日常用电用气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等关键环节。这种“一把手”挂帅的检查模式,不仅直接推动了问题的现场整改,更向全辖区释放了从严从紧抓好消防安全的强烈信号,有效拧紧了从管理层到执行层的每一颗“螺丝钉”。
(二)领导班子下沉督导,实现监管压力全域传导
在主要领导的带动下,街道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包括副书记XX同志、纪工委书记XX同志、武装部部长XX同志及其他各位副主任、调研员等,均第一时间下沉至各自联系的社区。他们深入居民楼宇、沿街商铺、物业管理处等基层单元,重点对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楼道堆物堵塞通道等突出问题进行督导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班子成员采取现场约谈的方式,直接与相关社区及物业服务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明确整改要求与时限,确保了安全监管压力能够无衰减地传导至“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监管范围的全覆盖与无死角。
二、深化网格管理,筑牢全域覆盖的防控阵地
社会面火-灾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赖精细化的管理网络与全民参与的广泛基础。XX街道充分运用并深化了既有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有机结合,编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防控网。
(一)专业联动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为提升检查的专业性与权威性,XX街道主动与XX区消防救援支队开展联合行动,对辖区内全部19个社区的微型消防站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评估。检查组重点考察了各微型消防站的消防器材与装备的完好率、应急出动响应速度以及站内队员的实际操作熟练度。区消防救援支队的专业人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装备维护不及时、应急预案不完善、队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给予了现场指导与纠正,确保了这支最前沿的社区消防力量能够时刻保持临战状态,真正发挥“救早、灭小”的关键作用。同时,街道安全生产检查队持续对物业中控室、大型商超、教育培训机构等重点场所展开拉网式排查,有效提升了社会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二)网格化精细排查与动态清零
依托成熟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街道整合了网格员、社区党员、楼门长、热心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了“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督查”的三级隐患排查机制。网格员作为“前哨”,负责每日对责任片区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楼道堆放杂物、飞线充电、消防通道堵塞等初级隐患。社区层面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网格员上报的及日常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街道层面则组织联合督查组,不定期对各社区工作成效进行“回头看”,防止问题回潮。这种分层级、常态化的排查机制,实现了对安全隐患的全方位、无死角扫描与动态清零,切实筑牢了社区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三)聚焦重点人群与实施人文关怀
在普遍排查的基础上,街道特别关注独居、高龄、失能等特殊群体家庭的消防安全。为此,广泛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敲门行动”。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深入这些特殊家庭,重点检查其户内的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状况,排查老旧电器线路、不当用火习惯等隐患,并进行耐心细致的安全知识讲解。更具实质性的是,街道为这些重点家庭免费发放了包含灭火毯、手持灭火器、烟雾报警器和逃生绳在内的“防火四件套”。这一举措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将消防安全服务精准送达最需要的群体,切实打通了消防安全宣传与保障的“最后一米”,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
三、坚持实战导向,提升应急处突的实战能力
应急预案的生命力在于演练,应急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战。XX街道秉持“练为战”的原则,组织全部19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战的消防应急演练专项行动,旨在全面检验并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一)场景设置高度仿真,突出常见风险
此次系列演练摒弃了流程化的“脚本”,精心设置了五类源于现实生活、高频发生的火-灾场景,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居民厨房因油锅处置不当引发火情、老旧电器因线路短路起火、楼道堆积的易燃物被引燃以及因操作不慎导致的燃气泄漏。这些场景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警示性,使参演人员能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学习与锻炼。
(二)培训方式虚实结合,注重实操技能
演练采用“实操训练+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在演练开始前,邀请专业人员对灭火器的“提、拔、握、压”四字口诀、灭火毯的覆盖方法等基础技能进行讲解与示范。在情景模拟环节,参演的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安保人员以及部分居民代表被要求在模拟的紧张环境下,独立或协作完成初期火-灾扑救、组织人员疏散、切断电源气源、拨打报警电话等一系列应急处置动作。这种沉浸式的演练模式,远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具冲击力与记忆度,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在真实火情下的心理素质与实战技能。
(三)评估与复盘并行,推动持续改进
每次演练结束后,街道组织人员均会进行复盘总结。通过回顾演练视频、听取参演人员反馈,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指挥体系的顺畅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