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委书记在2025年春季教师培训大会上的讲话:从春天出发,向梦想奋进
各位老师,同志们:
律回春渐,新元肇始。今天,我们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共谋发展。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全体教职工致以最诚挚的新春问候!感谢大家在过去的一年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等岗位上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正是你们的坚守与智慧,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回顾2024年,在全体X职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以“工匠精神”雕琢育人事业,以创新思维勇立发展潮头,学校各项事业如同春风化雨般稳步推进,最终交出了一份璀璨夺目的答卷:
一是赋能了产教融合区域发展新格局。一年来,我们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创新“职教集团+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年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00余名。与X理工学院联合开设2024级“楚怡工匠”本科班,搭建了中高本贯通培养立交桥。积极推进访企拓岗和双创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15400个,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86%以上。二是打造了政行企校协同发展新生态。聚焦技术应用创新,立项各级各类项目140项,开展横向合作项目40项,教师发表论文120篇,获专利授权15项。实施“技术攻坚+专利转化”双轮驱动,共完成产业攻关项目138项,专利孵化率达33%,为X市产业发展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29亿元。三是构建了乡村振兴终身教育新体系。我们首创了“学院+基地+社区”三维培训矩阵,一年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余人次,带动涉农产业增收超7000万元。同时,创新发展了“东西协作+精准帮扶”职教扶贫模式,建立了跨区域职教共同体,帮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形成了可复制的乡村振兴职教方案。四是开创了国际交流职教开放新境界。目前共开发国际通用职业标准7个,建设了海外培训中心与中医教学医院,去年招收海外留学生14名,实现了“留学生培养+本土师资培训”双向贯通。我们打造的“健康丝路”国际职教品牌,开展跨国技术培训2000余人日,形成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教合作网络,学校职教出海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全年我校教师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技能竞赛获奖35项,师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61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9项,学校荣获X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X省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X省芙蓉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每一位教职工“躬耕教坛、丹心育人”的坚守,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精神的生动写照,既生动展现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蓬勃景象,又充分证明了我校职业教育在培育人才、服务社会方面的无限潜力。
新学期承载新希望,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下面,我就如何做好2025年春季学期的工作,再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把握形势,在变局中瞄定发展坐标
2025年注定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从春晚令人眼前一亮的机器人节目表演,到惊艳全球的deepseek横空出世,都向我们释放着一个信息,那就是最新讲话系列的科技创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交汇点,面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三个大势”,努力让高职院校从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蝶变为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的关键支点。
一是国家战略需求为高等职业教育注入了新动能。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全面落地,从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层面为高等职业教育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国家”双高计划“专项资金投入和生均拨款制度支持,助力高等职业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模式、”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数字资源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高职教育信息化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国际化发展,充分提升了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高职毕业生就业优先政策,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大国工匠“评选活动,切实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面对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在全球产业链重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课题中,X职院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为学校新一轮”双高“和职业本科建设冲刺发力!
二是区域发展亟需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新作为。在2月7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上,沈晓明书记强调,在科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X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随着X地方产业的不断升级,“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X正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新兴产业为突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此背景下,X职院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充分发挥医卫、机电、生环、商贸物流等领域的学科优势,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特色专业群,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并依托校内科研平台,加强与地方企业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地方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为X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是师生期待呼唤高等职业教育展现新担当。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广大师生对学校治理现代化、校园环境优化、民生保障提升的期盼更加热切。这种期盼不仅体现在对硬件设施的改善上,更体现在对教育质量、管理效能和人文关怀的更高追求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以师生为中心,聚焦实际需求,办实事、解难题,切实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根”的理念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教务管理、后勤服务等流程,让师生享受教学、科研、生活等各方面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要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学校逐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场所的硬件条件,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绿色的学习生活环境;要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提,不断健全学生奖助学金制度,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不断优化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完善培训体系,提升职业幸福感。面对师生的热切期盼,X职院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生满意度为标准,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聚力攻坚,在实干中开创发展新局
新学期,学校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聚焦中心,锚定目标任务。2025年是我校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之年,我们肩负着两大核心战略任务:一是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二是全力做好职教本科建设验收工作。回望去年,学校圆满完成了首轮“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以“优秀”等次顺利通过终期验收。本科建设成功获批国家发改委设备更新项目资金3075万元,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指标均取得了突破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展现了我们教职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大家主动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光,以校为家,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新的一年,希望同志们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以最优异的成绩,全力以赴迎接新一轮“双高”建设任务和2025年本科建设验收。
二是引育并举,筑牢人才根基。坚持“引育并举、内外兼修”的人才发展战略,着力打造X职院教育人才高地。在人才引进方面,坚持实施“四海揽才”人才引进计划,建立柔性引才机制,通过特聘教授、产业导师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构建“双师型”教师成长体系,完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三级培养机制,推进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常态化,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进一步健全人才发展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评价体系,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生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通过“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力争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是以生为本,厚植育人沃土。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厚植高职教育育人沃土,着力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在学生发展方面,建立“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方案,完善“奖助贷补勤”资助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支持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竞赛。突出文化引领,结合“骆驼精神”等湖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X职院特色的党建服务品牌和红色文化品牌,构建本土红色文化育人范式。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举措,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X职院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绽放精彩人生。
三、凝心铸魂,在实践中勇担育人使命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要坚持守初心、铸匠心、强德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倾注心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守初心。守初心,就是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将这一理念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毛伟明省长在本次全省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在党领导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培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与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认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是铸匠心。匠心,就是工匠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要“传道授业解惑”当好“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4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