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自然资源系统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传达学习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精准研判当前形势,系统部署下半年任务,动员全市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拼搏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为“十四五”规划胜利收官、“十五五”发展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客观总结上半年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全市自然资源系统认真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呵护生命、创造价值的工作定位,锚定目标、迎难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核心职能履行有力,服务大局贡献凸显。上半年,全市系统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一是要素保障精准高效。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力保障了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特别是在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关键项目的规划落地和用地保障上,展现了卓越的服务效率与专业能力。上半年完成建设用地供应XX公顷,其中工业用地占比达到32%,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资源利用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率稳步提升。矿产资源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完成了《XX市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的编制并按程序上报,市级矿权规范颁证15宗,实现收益1580万元,资源资产价值得到有效彰显。
(二)保护底线不断筑牢,安全屏障更加坚固。始终将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生命安全的政治责任。一是耕地保护措施“长牙带电”。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耕林园空间治理“一张图”与耕地保护重点工作深度衔接,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58.84万亩的年度目标基准之上,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更新监管率达到100%,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是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序展开。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我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特别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进入收官阶段,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面积超额完成半年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地质灾害防治严密有效。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严格落实落细“汛九条”工作要求,深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网络越织越密。上半年成功预警地质灾害XX起,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改革创新深化拓展,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全链条”监管效能初步显现。夯实了国土调查、专项调查等数据基础,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稳步推进,为自然资源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和价值实现提供了数据支撑。二是科技赋能水平显著增强。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揭榜挂帅”项目示范运用取得良好开端,无人机巡查、自动化监测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防灾减灾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三是绿色发展路径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市大中型矿山比例持续优化。同时,紧扣“天府森林四库”建设主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我市作为全省首批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城市,上半年在XX县、XX县等地实施的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8月即可进入申报交易流程这不仅为我市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XX经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部分地区耕地保护压力依然巨大,“占补平衡”特别是“进出平衡”难度不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潜力仍需深度挖掘,存量土地盘活进度有待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仍需加强;少数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攻坚克难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大势,抢抓机遇,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使命任务
同志们,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系统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站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深刻认识和把握自然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从宏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对自然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如何以更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城乡格局优化,如何以更高效的要素保障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如何以更严格的制度保护维系可持续发展,如何以更科学的修复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些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跳出“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自觉把自然资源工作放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
从行业发展看,深化改革为自然资源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前,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改革正进入深水区。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到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从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到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体系;从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到完善耕地保护和生态补偿制度,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正在系统性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格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创新的思维谋求事业上的突破,不断激发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我市实际看,独特的资源禀赋是我们赢得未来的最大优势。我市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生态优势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XX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奋力谱写XX现代化建设的自然资源新篇章。
全市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深刻认识到,我们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奋战三季度、攻坚下半年,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坚决打赢“十四死”收官攻坚战。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动下半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半年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全市系统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逐项梳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第一,以最高标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要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国之大者”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强化刚性约束,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带责任落到实处。要深化技术应用,推动耕林园空间治理“一张图”与耕地保护日常监管、执法监察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耕地动态变化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全方位监控,坚决守住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功能不退化的底线。
第二,以最优服务提高要素保障能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是自然资源部门的天职。要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推进《X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深化实施和各级各类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聚焦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立台账、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在用地预审、农转用报批等环节提速增效。要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腾挪更多优质空间。
第三,以更大力度提升矿产资源管理水平。要紧密结合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和重点矿种勘查力度,力争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上取得新突破。要严格执行《XX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促进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开发。要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监管,确保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督促市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有序退出,努力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第四,以最实举措筑牢地质灾害安全防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当前仍处主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要严格落实落细“汛九条”,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隐患点的巡查排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强化科技赋能,继续做好“揭榜挂帅”项目示范运用,推广应用先进的监测预警技术和设备,提升灾害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要加强宣传演练,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以更宽视野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质量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落地见效,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高标准做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