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大学2025年秋季学期志愿者教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老年大学2025年秋季学期志愿者教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志愿者老师,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丹桂飘香,秋风送爽,我们即将迎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025年秋季学期。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我们专门召开这次志愿者教师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共同谋划学校新学期的发展蓝图。首先,我谨代表*老年大学,向在座的每一位志愿者老师,并通过你们,向辛勤耕耘在学校教学一线的全体志愿者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为我校老年教育事业付出的智慧、心血与汗水。
    刚才,*主任和*主任分别就上学期的工作和新学期的重点任务作了很好的阐述,几位教师代表的发言情真意切、富有见地,分享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听后很受启发。大家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对银发学员的关爱、对教学工作的钻研,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我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回顾过往,成绩斐然,在服务大局中彰显了老年教育的独特价值
    刚刚过去的2025年春季学期,是学校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页。在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广大志愿者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教学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回顾上学期,我们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春季学期开设课程达到近百门,服务学员超过3500人次,招生规模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5%,学员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男性学员比例从过去的约1:5提升至1:4。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我们在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学员体验优化上付出的巨大努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座的各位老师以及我们广大的志愿者教师队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家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创新的实践者。从整合社会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到运用多媒体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从优化课堂互动提升学员参与感,到课后延伸服务巩固学习效果,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将一堂堂课打造成了有知识、有温度、有乐趣的银色课堂。这些持续的进步与探索,为我们打造“平安校园、快乐校园、文明校园”的愿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区域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二、立足当下,把握机遇,在深刻变革中明确了老年教育的时代使命
    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老年教育,是满足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实现文化养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浪潮席卷而来,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老龄化与数字化并行,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赋能”与“思政育人”已经成为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
    在“数字赋能”方面,我们看到国家层面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家老年大学自挂牌成立以来,体系建设突飞猛进,截至2023年底,已在全国设立了40家分部、超过3000个学习中心和5.5万个学习点。其打造的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更是汇聚了高达43.6万门的优质课程资源,线上注册用户数已突破234.1万人,累计服务学习人次超过5640万。这一系列宏观数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未来的老年教育,必然是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优质资源广泛共享的教育。我们必须主动拥抱变革,不仅要通过开设智能手机应用、线上防诈骗、数字生活技能等课程,帮助老年学员跨越“数字鸿沟”,更要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让科技真正为银发学习插上翅膀,实现“科技与人文并重、学习与生活相融”的目标。
    在“思政育人”这一重要领域,老年大学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关键阵地,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它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引导学员树立积极老龄观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我们的教育理念,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的简单传授,更要深入挖掘和关注学员在精神层面的多元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春风化雨般细腻,如润物无声般潜移默化,巧妙地将家国情怀、时代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之中。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旨在引导广大老同志们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传承和弘扬优良的家风家训,充分发挥他们的正能量。同时,鼓励他们在社区治理、文化传承、关心下一代成长等社会事务中,继续发挥余热,贡献智慧和力量,从而实现从“老有所学”到“老有所为”的华丽转变,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在“资源整合”方面,老年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社会对老年群体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各类社会资源纷纷向老年教育领域汇聚。政府部门积极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为老年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场地保障。企业也看到了老年教育的市场潜力,纷纷投身其中,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同时,各类文化机构、社会组织也积极与老年大学合作,共享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教育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和行业界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老年学员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选择,让老年教育真正成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三、展望未来,砥砺前行,在接续奋斗中开创老年教育的崭新篇章
    新学期的号角即将吹响,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有新的思考、新的作为。借此机会,我对各位志愿者老师提三点希望。
    第一,坚守教育初心,做赋能银发群体新发展的核心引擎。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从事的老年教育事业,其核心要义在于“赋能”。我理解,这种赋能是全方位的,至少包含四个层面。一是知识赋能。通过系统、专业的教学,帮助学员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无论是书法绘画、声乐舞蹈,还是健康养生、数字应用,都是为了帮助他们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二是精神赋能。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欢乐的校园文化,引导学员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树立“岁月不老,学习不止”的积极老龄观,让精神世界更加丰盈饱满。三是健康赋能。通过开设体育健身、中医养生等课程,传播科学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帮助学员提升身心健康水平,享受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四是社会赋能。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员将在校所学回馈社会,成为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谐家庭的促进者,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希望各位老师深刻理解这“四个赋能”的内涵,将之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真正成为老年学员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第二,深耕课堂教学,做传递知识与温度的灵魂工程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正如刚才老师们在交流中提到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老年学员的学习体验,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投入程度。在此,我有几点具体的想法与大家探讨。一要持续优化教学内容。要密切关注老年学员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其“适需性”和“适老性”。内容上要兼顾实用性与趣味性,既要能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要能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二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摒弃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更多地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要倾注更多人文关怀。老年学员的学习目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希望老师们能多一分耐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细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和倾诉的对象,让我们的课堂不仅有知识的深度,更有情感的温度。学校也将继续加大对教学研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