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全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并代表XX乡在此作经验交流。近年来,我乡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杠杆,坚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着力在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上探索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文明动能。下面,我将我乡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精神文明的“压舱石”
我们深刻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此,我们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风文明高质量发展。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我们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乡党委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乡党委统筹部署、分管领导主抓、责任部门靠前、村级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我们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全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及省市区相关会议精神7次,并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宣讲5场,直接覆盖群众超过1000人次,推动文明理念从“会场”走向“村场”,从“文件”走向“心间”。
第二,发挥先锋作用,拉起“党员带头”的示范标杆。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我们要求全乡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率先垂范,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并严格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具体要求,为广大群众树立了鲜明的行为标杆。同时,我们探索建立了红白喜事“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公示”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制度。村“两委”成员分片包联,对村民的宴席申办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及时劝导不合规行为。今年以来,我们成功劝导和制止了可能出现的大操大办、违规办酒等行为3起,有效遏制了讲排场、比阔气的歪风,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良性互动链条。
第三,完善基层自治,夯实“村规民约”的制度根基。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我们指导各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召开群众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对于修订村规民约的意见。今年以来,累计收集相关意见13条,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全乡7个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核心理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固化下来,并张榜公示,使其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此外,我们健全了村级红白理事会7个,吸纳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能人参与其中,构建起一套源于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文明善治体系,从源头上遏制了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二、坚持多维宣传,营造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改变群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非一日之功,必须久久为功,持续不断地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我们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并进,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首先,拓宽宣传渠道,打造“线上线下”的立体矩阵。在线下,我们抓住集镇主干道、村党群服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主题公益广告20余处,悬挂宣传标语10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线上,我们充分利用乡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文明新风”专栏,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先进典型、反面案例等内容8篇,并创新运用村级大喇叭,每日定时播报移风易俗倡议书和村民道德公约,累计推送各类文明创建知识40余条,实现了宣传教育的全天候、全覆盖。
其次,激活文化基因,探索“寓教于乐”的融合路径。我们创新实施“民俗活动+文明理念”的融合传播模式,将生硬的道理转化为生动的文艺作品。在“福满元宵?喜乐乡间”等特色民俗活动中,我们精心编排了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题的鼟锣表演和情景短剧,让群众在欢声笑语和文化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既增强了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
最后,整合宣讲资源,建强“三位一体”的教育阵地。我们有效整合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三大阵地资源,制定了季度宣讲计划,邀请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德高望重的道德模范、热心公益的乡贤能人等组成“百姓宣讲团”,围绕政策解读、家庭美德、陋习危害等内容,开展接地气的巡回宣讲。通过互动问答、案例剖析等形式,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已累计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1200余人次,在全乡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守新风”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力”
乡风文明建设,根基在群众,力量也在群众。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激发群众的自治活力,推动基层治理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治标”向“治本”深化。
一是深化网格治理,织密“多网合一”的服务网络。我们全面推行“多网合一”的精细化治理模式,将全乡7个村(社区)科学划分为22个网格,健全了“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三级联动机制,并明确了每个网格在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方面的8项核心职责。今年以来,我们的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电信诈骗防范、森林防火等精准宣传15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3200余份,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各类矛盾40余起,排查并协助整改安全生产、防汛等隐患40处,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户,将服务的阵地前移到家门口,织密了基层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聚焦人居环境,推动“共建共享”的美丽蝶变。我们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风文明的外在体现,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为抓手,创新建立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环境整治联动机制,并配套实行党员包片负责和群众积分奖励制度。我们聚焦河道沟渠、道路沿线、背街小巷等重点难点,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据统计,今年已累计开展行动30余次,清理各类野广告200余处,清运垃圾600余吨,整治乱堆乱放460余处。通过强化正向激励和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实现了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优化民生服务,建立“精准滴灌”的响应机制。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我们探索建立了“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式”志愿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