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在XX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全面分析当前我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精准研判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冲刺攻坚,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及“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XX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绿色根基。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时代使命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对于XX市而言,生态环境既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决定发展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核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相较于2022年,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部分河流水质得到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以及全市环保战线同志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极其艰巨。今天是2025年8月27日,距离年底只剩下4个多月的时间,对照《XX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的终期目标,部分关键指标的完成进度不容乐观。
    首先,看大气环境。行动计划确定的2025年目标,是全市PM2.5年均浓度低于39微克/立方米。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至7月份,我市PM2.5平均浓度仍处在42微克/立方米左右的水平,与年度目标存在明显差距。秋冬季是大气污染高发期,气象条件将更加不利,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几个月,必须付出超常规的努力,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工业排放、移动源污染、面源扬尘等传统问题依然突出,臭氧污染在夏季又成为新的挑战,协同治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
    其次,看水环境。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底,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18%以上。目前,我市部分国省控断面水质仍不稳定,时有波动,个别支流、沟渠还存在黑臭现象。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历史欠账较多,管网排查整治工作虽在推进,但距离“全覆盖、无死角”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部分工业企业、养殖场偷排漏排现象禁而未绝,农业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日益凸显,流域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能力亟待提升。
    再次,看土壤环境。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是必须守住的底线。当前,我市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区域历史遗留的工业场地存在潜在污染风险,治理修复任务繁重,资金和技术压力巨大。
    同志们,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严肃的。这些差距,既是环保工作的“欠账”,更是下一步工作的“靶向”。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到了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关键时期。任何的麻痹思想、松懈情绪、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都将无法向组织和人民交代。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发起最后的总攻。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时间紧迫,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更加精准、更加有力的措施,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一)以超常之力决战蓝天。大气污染治理是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民生关切。必须把降低PM2.5浓度作为核心目标,实施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精细化管控。
    一要深化工业源头治理。对全市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重点排污行业,要严格对照超低排放标准,开展全面排查。已完成改造的,要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尚未完成的,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要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对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实施“一企一策”,从源头替代、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全链条减少VOCs排放。
    二要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交通运输部门要牵头,联合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对重型柴油货车的路检路查和入户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假国六”、尾气超标等违法行为。要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港口、机场、铁路货场及重点企业新增或更换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优先使用新能源或国四以上标准设备。同时,要持续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三要狠抓面源精细化管控。住建部门要压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工整改。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建成区道路的机械化清扫、冲洗、洒水频次,特别是秋冬季要增加夜间作业,有效抑制道路扬尘。农业农村部门要严防死守,坚决杜绝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推广秸秆“五化”综合利用。
    (二)以系统之策守护碧水。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根本在于岸上,核心在于管网,关键在于源头。必须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
    一要加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要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和提标改造工程。要下定决心,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推进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特别是要优先解决人口密集区、重点排污单位周边的管网混错接问题。要建立河湖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做到“有口皆查、有水皆测”,依法取缔非法排污口。
    二要全面整治城乡黑臭水体。对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严防反弹。对新发现的黑臭水体,要立即启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系统整治工程,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接受社会监督。
    三要严格防控流域污染风险。要加强对重点涉水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其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总氮、总磷等特征污染物稳定达标。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规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巡查和管理,坚决清理整治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和排污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三)以治本之策保障净土。土壤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从源头切断污染链条。
    一要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禁止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要加强对涉重金属重点监管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制度,防止污染物“跑冒滴漏”,污染周边土壤。
    二要提升固体废物治理水平。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要加强对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管理,推动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尤其要强化危险废物的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从产生、贮存、转移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要稳妥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对已查明的污染地块,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开展风险评估和管控,科学制定修复方案。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修复责任主体。对责任主体灭失或不明的,由属地政府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坚决防止污染地块未经治理修复就直接开发利用。
    三、强化担当,凝聚合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民战争。打赢这场攻坚战,关键在于责任落实,核心在于工作合力。
(一)必须把责任链条压得更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是基本原则。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