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单位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XX单位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此召开学习教育评估座谈会,主要目的是系统梳理前一阶段学习教育的成效与不足,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巩固深化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的重点任务。刚才,有关同志通报了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和民生领域问题整改的详细情况,几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同志、退休老干部和群众代表也提出了非常中肯、很有价值的意见,听后很受启发,也深感责任重大。
    这次学习教育,是锤炼干部队伍党性修养、净化地区政治生态的一次深刻洗礼。从启动以来,全单位上下闻令而动、积极投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作风建设绝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和“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将作风建设的革命进行到底。下面,围绕如何持续深化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作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在思想淬炼中筑牢政治忠诚的根基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政治问题。抓作风建设,首要的是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如果思想的“总开关”没有拧紧,任何外在的规章制度都可能成为“稻草人”。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管五年十年的,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经过多年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面上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深层次、变异性的“四风”问题依然存在,甚至穿上了“隐身衣”、玩起了“障眼法”。有的“文山会海”变成了在社交软件群里发文开会,增加了基层干部的隐性负担;有的公款吃喝转入了单位食堂、偏僻农庄,更加隐蔽;有的“门好进、脸好看”,但就是“事难办”,存在“软钉子”“中梗阻”现象。这些新动向、新表现警示大家,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不容低估,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必须摒弃“闯关”思想、“过关”心态,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第二,必须深刻理解作风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内在统一。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其核心要义就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不是写了多少总结报告、开了多少次会议,而是群众的真实感受和普遍评价。此次学习教育,整改台账中明确了多项涉及民生领域的具体问题,从牧区道路的维修养护,到安全饮水工程的后续管理,再到社会保障政策的精准落实,这些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问题整改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全单位7800多名常住人口,就是作风建设成效的阅卷人。要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主动把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真心实意听取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以解决民生难题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第三,必须准确把握作风建设服务中心大局的实践要求。作风建设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也不是孤立的党建任务,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紧密相连,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作风。优良的作风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不良的作风则会消磨意志、贻误战机,损害发展环境。当前,XX单位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传统畜牧业提质增效的挑战,也迎来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无论是计划总投资485万元的XX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还是旨在壮大集体经济的XX嘎查文化旅游项目,这些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无一不考验着干部队伍的担当作为和务实作风。如果干部作风漂浮,调研不深不实,项目规划就可能脱离实际;如果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就会被拖延;如果纪律松弛,项目资金就可能被截留挪用。因此,必须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推动发展上,引导广大干部将学习教育中焕发出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以过硬作风为全单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精准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实践锻炼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
    优良的作风最终要靠发展的实绩来检验。要把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新思路、推动工作的新举措、破解难题的新办法,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一,要以务实作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XX单位作为纯牧业地区,畜牧业是经济的根基,也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推动畜牧业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干部具备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深入牧户、深入草场,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想当然。例如,XX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项目的选址是否科学?奶制品加工设备的型号和产能是否符合本地奶源的实际情况?产业链如何延伸才能最大限度带动牧民增收?这些问题都需要干部们用脚步去丈量,用汗水去浇灌。要坚决杜绝“拍脑袋”决策,确保每一分财政衔接补助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建成一个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惠及广大牧民的标杆项目。同时,对于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避免急功近利、同质化竞争,打造具有XX单位独特魅力的文旅品牌。
    第二,要以担当精神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集聚人才、激发活力的“强磁场”。作风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大力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干部在与企业、合作社打交道时,既要主动靠前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又要坚守底线、清白做人,做到交往有道、公私分明。对于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要让所有在XX单位投资兴业的市场主体,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和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
第三,要以创新思维守牢生态安全底线。XX单位拥有广袤的草原,这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这片草原,是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就要求干部必须具备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要严格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科学引导牧民调整养殖结构,发展生态友好型畜牧业。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让保护生态环境的牧民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例如,在推进旅游项目时,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合理规划游客承载量,推广生态旅游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要坚决同任何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作斗争,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