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XX系统指挥通信人员跨区域联合训练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XX系统指挥通信人员跨区域联合训练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全省国防动员系统指挥通信人员跨区域联合训练动员会。这次代号为“通联-2025”的联合训练,是经省国动委批准,由我省XX市、XX市国动办,与兄弟省份B省XX市、XX市国动办共同组织实施的一次重要军事训练活动。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对我省国防动员指挥通信队伍“跨区机动、应急应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刚才,XX同志宣读了训练方案,对各项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跨区域联合训练的重大意义
    言武备者,练为最要。组织这次跨省、跨区域的联合训练,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简单的“拉练观光”,而是基于对当前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使命的精准把握,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全体参训人员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其战略意图和现实紧迫性。
    (一)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统筹发展与安全,作出了实施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科学配置党政军系统国防动员职能,优化重组国家和省、市、县四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调整设立相关办事机构,建立国防动员指挥运用军地协调机制,形成在党领导下军地各司其职、密切协同的国防动员新格局”。这一系列重大变革,核心要义就是要打破地域壁垒、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实现力量的优化整合和跨区域的高效联动。过去那种“各扫门前雪”、固守“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和做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国防动员的要求。我们今天组织的跨省联训,就是要用实际行动破除思想观念的“藩篱”和指挥协同的“壁垒”,主动融入全国国防动员“一盘棋”的大格局中,探索军地协同、区域联动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构建集中统一、顺畅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说,这次联训既是一次业务训练,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看齐,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将改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经验交流”。
    (二)这是应对复杂安全形势,提升应急应战能力的紧迫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大,各类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现代战争和重大突发事件早已超越了行政区划界限,呈现出波及范围广、处置难度大、资源需求多样等特点。未来的国防动员行动,很可能需要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力量投送、信息支援和综合保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旦有事,我们面对的绝不会是单打独斗的局面,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能力与能力的较量。我们的指挥通信保障能力,能否支撑起跨越数百乃至上千公里的兵员动员和物资调配?我们的信息系统,能否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与友邻单位实现无缝对接、情报共享?我们的保障队伍,能否在陌生地域快速开设、稳定运行?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本次联合训练,设定了长距离机动、陌生地域开设、复杂情况处置等科目,就是要将部队置于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磨砺,在极限条件下检验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远程投送能力、信息通联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这是破解能力短板弱项,推动国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以来,全省国动系统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指挥通信装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与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弱项。比如,部分单位“重建设、轻训练”的思想依然存在,装备“配了没用好、建了没联通”;跨区域协同机制尚不健全,与友邻省市的指挥规程、通信频段、数据接口等标准不一,存在“联不上、通不畅”的风险;训练模式相对固化,多以本地、本级训练为主,缺乏大规模、高强度的联合演训经验,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如果平时不解决,战时必然会成为制约打赢的“绊脚石”。此次训练,我们联合了B省的两个兄弟市,就是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在预案编制、潜力数据应用、重要目标防护、指挥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通过多科目、全要素的实兵实装对抗,集中破解指挥协同不畅、信息融合不深、综合保障不力等现实难题,全面锤炼队伍的战斗作风,检验装备的极限性能,提升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为探索建立常态化跨区域联训联保机制积累经验,为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国防动员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聚焦实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这次联合训练,科目设置新、技术含量高、协同要求严,是一场硬仗。全体参训人员要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摔打部队,确保训有所得、练有所成。
    (一)突出“联”字,在协同指挥上求突破。联合是这次训练的灵魂。参训的A、B两省四市,地域相邻、经济相连、文化相近,但在国防动员指挥体系上,过去却是相对独立的单元。这次训练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打破这种隔阂,实现从简单的“物理连接”到高效的“化学反应”的转变。一要联思想。要彻底破除本位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一体化”“一盘棋”的观念,友邻单位的短板就是我们的短板,兄弟单位的胜利才是共同的胜利。二要联指挥。要依托两省四市共同组成的联合指挥部,探索建立统一的指挥号令、情况处置流程和协同规则。指挥员要敢于决策、善于协同,熟练运用各类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对多支队伍、多种装备的精确控制。三要联行动。从车队编组机动,到指挥所开设,再到各科目演练,都要体现出高度的协同性。要通过训练,磨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区域协同指挥作业流程,真正做到“一个号令、统一行动”。
    (二)扭住“通”字,在信息保障上求突破。指挥通信是国防动员的“神经中枢”,通联能力是核心战斗力。这次训练,我们集结了两省四市的精干力量和先进装备,必须在“通”字上实现新突破。本次训练,我们动用新一代机动指挥特种车辆6辆,各类信息保障车辆12台,配备了包括Ka波段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5G单兵图传设备、多旋翼侦察无人机、北斗三号综合终端等在内的先进装备30余台(套)。面对这些新装备、新技术,我们必须:一要精通装备性能。每一名参训队员都要成为本专业、本岗位的“活字典”“操作王”,不仅要知道装备“怎么用”,更要深究“为什么”,掌握装备的极限参数和性能边界,能够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排故、高效使用。二要畅通信息链路。要重点围绕卫星通信、短波电台、4G/5G公专网、无人机中继等多种手段,进行组网联通和融合互通的训练。特别是在跨省指挥所之间,要实现指挥指令的顺畅下达、情报信息的实时共享、态势画面的同步显示,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中军帐”都能看得见、听得清、控得住。三要融通各类数据。要积极探索将不同制式、不同系统的前端采集设备信息,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汇聚、处理和分发,实现无人机采集的实时影像、单兵回传的现场画面、北斗上报的位置信息在联合指挥部的一体化呈现,为指挥决策提供精准、全面的信息支撑。
(三)紧扣“实”字,在实战能力上求突破。训练与实战的差距,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必须坚决摒弃“演为看、练为看”的形式主义,把实战意识贯穿于训练全过程、各环节。一要设置实战化背景。这次远程机动,跨越两省,行程超过500公里。导调组要敢于出难题、设险情,随机导调敌情威胁、道路损毁、电磁干扰、人员“伤亡”等情况,逼着部队在复杂困难局面中想办法、找对策,锤炼临机处置能力。二要组织实战化操作。所有科目都要按照实战标准进行。机动指挥所开设,要追求速度,更要注重伪装和防护;无人机信息采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