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秉持“五颗心”,共赴教育“星辰大海”

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秉持“五颗心”,共赴教育“星辰大海”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桂香满径启新程,秋风送爽聚初心。在这孕育收获与希望的季节,我们再度并肩,一同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站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口,唯有以“收心、信心、决心、爱心、用心”为舵,方能凝聚前行合力,在育人征途上砥砺深耕,共同书写学校发展的崭新答卷。
    一、以“收心”归位,用归零姿态锚定奋斗航向
    新学期是状态的“切换键”,更是奋斗的“起跑线”。我们需迅速从假期的松弛节奏中抽离,全面切换至“战斗状态”——教师的精神风貌,是课堂最生动的“教科书”,唯有以“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奔跑”的劲头投入工作,才能点燃学生的奋进热情。请各位尽快梳理教学计划,将学期目标拆解为周进度、日任务,把教学重难点细化到每一节课,用严谨的作息、高效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时不我待”的榜样。
    “收心”亦是“定心”,需以“坐标系思维”找准定位。今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各年级、各教研组要紧扣学校总目标,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阶段性任务:毕业班聚焦升学质量突破,在学情分析、培优补差上精准发力;基础年级夯实习惯养成,从课堂纪律、学习方法入手筑牢根基;行政部门强化服务效能,把“教师需求、学生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每个人都需思考:我的优势如何服务团队?我的短板怎样快速补齐?唯有个人与集体同频,方能汇聚成学校发展的强劲动能。
    二、以“信心”铸魂,用坚定信念凝聚前行力量
    信心源于过往的积淀,更生于传承中的创新。过去一年,我们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中考优秀率同比提升12%,“青蓝工程”培育出3名市级教学能手,劳动教育案例入选省级推广名单。这些成果印证了一个事实:我们的办学方向不偏、教师队伍过硬、育人方法有效。新学期,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分层备课”“跨科教研”等成熟经验转化为常态化机制,让优势项目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
    教育从不是独行路,“雁阵效应”方能突破瓶颈。教研组要构建“问题共研、资源共建、成果共享”的协作生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打造“学业辅导+成长陪伴”的双导师体系;尤其希望青年教师主动“拜师学艺”,积极参与师徒结对、跨科磨课、课题研究,在集体智慧中快速成长。记住: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唯有携手同行,才能攻克更多育人难题。
    三、以“决心”破局,用攻坚魄力突破发展瓶颈
    面对改革深水区,需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当前,我校在分层教学、跨学科融合上仍有短板:部分班级分层目标模糊,学科融合停留在“表面拼接”。新学期,教务处要牵头成立“改革攻坚组”,9月底前完成各学科分层教学方案,明确“基础层补短板、提高层拓思路、拔尖层育特长”的具体路径;各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1次跨学科备课会,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打破壁垒——比如将语文“红色经典研读”与历史“革命史教学”、美术“红色主题创作”深度融合,让学科边界成为育人合力的“连接点”。改革难免有试错,但只要我们敢破“惯性思维”、善容“探索不足”,就能把改革推向更深处。
    解决育人痛点,需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韧劲。上学期家长问卷显示,“学生作业效率低”“心理疏导覆盖不足”是两大突出问题。对此,年级组要牵头优化作业设计:推行“基础作业+弹性作业+实践作业”分层模式,班主任每日汇总作业时长,确保初中生日均书面作业不超90分钟,杜绝重复性、机械性任务;心理辅导中心要建立“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档案,每月开展1次班级心理团辅,联合教师形成“预警-干预-跟踪”闭环。决心从不是口号,而是看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哪怕每天只推进一小步,也能积少成多、破解难题。
    冲刺质量新高度,需有“志在必得”的干劲。今年我们要争创“省级文明校园”,这是检验办学水平的关键一战。各部门要列出“任务+责任+时间”三张清单:德育处9月底前完成“文明标兵岗”“班级文化墙”建设,营造育人氛围;总务处10月中旬前完成运动场地翻新、老化器材更换、垃圾分类站点升级,优化校园环境;全体教职工要以“主人翁”姿态参与——课堂上渗透文明教育,课间主动引导学生文明交往。创建路上没有旁观者,唯有把每个细节做到位,才能让创建过程成为学校品质提升的过程。
    四、以“爱心”润心,用赤诚温度守护成长之路
    教育的本质,是用爱唤醒爱。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新学期我们要把“爱心”融入育人每一处细节:班主任每周至少与3名学生一对一谈心,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学生及心理敏感群体,11月前完成全校特殊学生关爱档案更新,建立“学业帮扶+生活关怀+心理疏导”三维机制;科任教师要多一份课堂耐心——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用“你的思路很特别,再调整一下会更棒”替代否定,让课堂成为充满安全感的成长空间。有时,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成为学生前行的力量。
    家校同心,方能形成育人合力。各年级组每月至少开展1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观摩、参与作业批改,直观了解孩子在校状态;班主任每学期至少1次上门家访,针对“家长辅导难”问题,联合学科教师编写《家庭作业指导手册》,提供分层辅导建议;德育处开通“爱心家校热线”,工作日12小时响应咨询,及时化解沟通堵点。唯有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诚意与温度,才能搭建起信任的桥梁。
同事间的温暖,是前行的重要支撑。我们要营造“互助互爱、共同成长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