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伟人_歌词,我不是伟人歌词含义

我不是伟人_歌词,我不是伟人歌词含义

01、伟人也是人

毛泽东很伟大,但是他的伟大是人的伟大。

他并不是神,不是宗教里无所不能的人物,他是一个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和积极思考,来成为一名罕有的伟大成功者的。

历史会欺骗人。

尤其在历史上,但凡大人物出生,都会天生异象,与众不同。

而毛泽东不是,毛泽东出生时,并无任何天生异象,他只是诞生在湖南韶山冲一户农家里的男婴,是一名农民的长子。

毛泽东的小名叫三伢子,他在16岁之前,还没有离开过离家稍远一点的地方。

现代的孩子都是早早的,已经见识过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坐过飞机高铁,见过大江南北。

那个年代不是这样,毛泽东就是在一个韶山冲的山洼里度过了人生的整个少年时光。

毛泽东早年没有接触过什么大场面,也没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仅仅是在私塾读过几年的传统国学。

其余时间,他都和其他普通的农民孩子一样,拔草、放牛、砍柴、拾粪,与乡间伙伴玩耍,在山坡田间打闹。

唯一出众点的,是他的家庭算富农阶级,在底层的农民阶级里算是条件好的。

毛泽东的父亲叫做毛贻昌,在当地做一些大米的买卖,也拥有几十亩的田地,全家吃喝穿倒是不愁。

所以毛贻昌一直想让毛泽东学习做生意,以后好继承家里的大米买卖。

但是毛泽东似乎对这些不感兴趣,相比做生意,他还是更爱读书学习。

最后,在毛泽东自己的坚持下,毛贻昌只好同意毛泽东继续读书。

所以在毛泽东16岁那年,便去了邻近湘乡县的东山小学堂读书。

走之前,他写了一首赠父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02、去更大的世界看看!

很多人会说,毛泽东是天生的人中龙凤。

这绝对不假,是事实。

但,他在后天的磨练,才是将天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

所以一个人天生禀赋再好,智力再高,如果后来没能遇上后天的锻造,那天生的王者也只是普通的青铜。

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头上还留着大清的辫子,政治、革命,这些都还和他没有关系。

毛泽东到了东山学堂,发现和在私塾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在私塾他学的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

在这里,他学的是近现代的西方知识。

包括当时中国没有的物理,以及世界历史、地理等。

这让他眼界大开,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同时开始拼命学习,吸收知识。

在东山学堂,他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有美国,有欧洲,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地方。

这对他是个冲击,但也是巨大的成长契机。

毛泽东在东山学堂只待了半年,接着有一位叫做贺岚冈的老师,他要被调去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任教。

贺岚冈很看好毛泽东,他说,如果毛泽东想去长沙读书的话,可以带上他一起。

于是,命运的下一阶段来了。

在东山学堂拼命学了半年知识的毛泽东,就跟着贺岚冈去了省城长沙。

省城是个大地方,比毛泽东之前见过的世界都大。毛泽东已经17岁了,这才是第一次进省城。

毛泽东来到长沙之后,首先进入了湘乡驻省中学读书。

在湘乡省中学里,他开始接触到了孙中山和同盟会思想

这个时候,所谓政治上的“平等”、“共和”的概念,才第一次进入到他心里。

小的时候毛泽东喜欢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书里官逼民反的情节让他很愤慨,他从小就喜欢打抱不平。

所以,在湘乡省中学,他接连做了两件“大逆不道”的事。

第一是在学校的公告栏上公然发表自己的政见。

当时国内政治气氛很紧张,他这种行为让很多人都替他捏了把汗。

第二是“剪辫子”。

毛泽东留了将近18年的清朝辫子,在得知皇帝不愿意立宪变革的时候,愤慨地将辫子剪了下来,还撺掇其他同学一起剪。

这两件事,让他差点被开除,最后得了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

03、沉下心来,潜龙勿用!

很快时间到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到达高潮,毛泽东选择了退学,当兵!

当时国内的环境极其复杂,大家何去何从谁也不知道,毛泽东选择当兵也是对自己理想和命运的一次探索。

毛泽东在军队里待了半年,没上过战场,但他熟知了军队内部的情况。

大家应该知道1927年三湾改编的事。

可以说毛泽东如果没有这么一段短短的从军经历,他是不会对军队内部官兵严重不平等的情况如此了解,进而或许都不会有意义巨大的三湾改编。

所以一个人在前期认真做过的事,指不定就会在后期的某个阶段派上大用场。

一个人做事时,认真、踏实、努力,总是有利无害。

参军半年后,毛泽东发现自己已经获得了想要的,再待下去也没有意义,于是就退出了。

之后,毛泽东经历了一个迷茫阶段:

他想过报考警察学校…

还想过学习肥皂制造…

但是最后,他还是决定继续读书,先用知识来丰富自己。

于是他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继续学习文化知识。

第二年,省立四师被编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也就是著名的湖南一师

这件事还是很幸运的。相当于你刚考入一个二本院校,结果隔年学校就合并进了一本,成了重点院校。

这还是很幸运的。

但是,运气仍然是建立在毛泽东先考入省立四师的基础之上。

所以,运气有时尽管很难预料,但是它和个人的努力总有一些离不开的辩证与统一的关系。

有句话叫越努力越幸运,想来它总应该不是错的。

在湖南一师,毛泽东停留了足足五年时间。

在这五年里,毛泽东不断地学习、思考,结识良师益友,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这段时间,毛泽东算是把心沉下来了,不再看外面繁华浮躁的世界,而用心去思考自己该做什么,然后沉下气去做,默默地积累自己,修炼内功。

而在毛泽东默默无闻的同一时期,著名的学者胡适已经是社会名流、文化圈的意见领袖,而胡适才比毛泽东大2岁。

这个时候的周恩来,也已在日本留过学,接触了马克思思想,见识了外面的世界。

而周恩来比毛泽东还要小5岁。

而25岁的毛泽东,只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而且年龄也不算小了。

神化毛泽东的人,会说一些“毛泽东年轻的时候从来不迷茫”、“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方向在哪里”等等的话。

这些话,有一些问题。

毛泽东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且是有着鸿鹄之志的年轻人,不可能不对未来忧虑、烦扰,只是不同的,他一直在积极实践摸索罢了。

历史上所有的思想者、哲学家,都是从迷茫、怀疑开始,经历探索、证实阶段,最后修正、改变,甚至是彻底推翻自己原先的思想,建立最终的认识。

毛泽东是一名合格的思想家,他也需要经历这个过程。

04、伟大的思想是怎样炼成的

在湖南一师毕业之后,1918年,经过一系列机缘,毛泽东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做了一名管理员。

期间,他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这是一个极大的收获和机遇。

期间,他还放弃了一次去法国留学的机会,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但是毛泽东放弃了。

真正原因,谁也不知道。

但,能说明的一点是,他这时已经有了自己坚定的主见。

就这样,一路摸索着,思考着,实践着,前进着!

在五四运动前后,也就是1919年左右,毛泽东终于在北京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思想,读到了共产党宣言

彼时的他,就像是令狐冲遇见了风清扬,嗅到了独孤九剑的秘籍一样。

他敏锐地感受到,这是适合自己的思想,也是适合彼时中国之出路的思想。

毛泽东并非在此之前没有哲学基础。

他在湖南一师时,就跟着老师,亦是未来的岳父杨昌济学习了当时西方的哲学。

包括我们知道的德意志经典,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这些哲人的思想,经由在德国留过学的杨昌济,毛泽东也有耳濡目染。

中国的国学更不用说了,毛泽东一生读文读史读哲,习惯早在少年时期已经养成。

所以遇到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努力后的命运罢了。

命运不可控,但努力一定程度上可以。

凡事没有尽力,命中就会有遗憾。

尽了力,即使命运不合人意,也不会再对自我有缺憾和抱怨。

毛泽东一生,基本都做到了事事尽力。

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大体上再没有变过方向。

在实践上,他从创立各种学会、报刊,以及组织学生运动,建立地方共产主义小组,没有停止过认真做事。

在思想上,他不断思考、修正,从实践中总结,同时在实践中验证。

按他自己后来的话说,那就是“在实践中认识,认识后又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如此周而复始…”

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修正理论,便是最快的成长。

毛泽东抓住了每一次能够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正是这些让他的认识远超于他人。

而不断地实践,也让他的写作、阅读、学习、组织、演讲能力不断提升,直至最后由量变到质变,使他成为了非同寻常的第一人。

就这样,毛泽东凭借着独特的哲学高度,不断进行着实践的摸索;

而反过来,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总结,又上升为哲学的理论来反哺他…

05、继续实践!

毛泽东30岁那年,在广州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时,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并担任中央局秘书。

这对于一个30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很重要的职位了。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实践、学习,不断努力做事情。

隔年,毛泽东生了病,回到老家韶山养病,休养期间还组织了一次农民运动。

当时是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走马上任了国民党的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职务,那段时间,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再后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开始针对共产党。

毛泽东比陈独秀更早地看出了蒋介石的野心,于是在1927年陈独秀的领导失败后,他开始积极思考共产党的出路。

于是就在这一年,也就是1927年,这一年对于毛泽东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年份。

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件大事。

首先汪精卫也背叛了共产党,紧接着就爆发了南昌起义,毛泽东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是他经过深刻的观察,得出的一个政党如果没有自己的武装,那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之后,他去领导了秋收起义

由于上面大决策的失误,导致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死险境之后,调整了方向,先进行了历史著名的三湾改编,之后就进入了井冈山——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地方。

这一年,毛泽东34岁,正式开始了中国革命赋予他的重任。

在井冈山,他先是积极调整了方向,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部署了一系列战略策划。

然后在政治、军事上不断地做着调整,不断地实践,总结经验,然后形成贴合现实的正确认识。

之后与朱德会师,制定井冈山的《土地法》,参与召开古田会议

一系列的调整,都是在为革命的方向摸索出路。

而在这些实际工作当中,给毛泽东本人也积累大量的实战经验,这些经验,又不断上升为理论,让毛泽东的认知更加的全面。

后来,无论是毛泽东写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还是带领军队进行对国民党的“反围剿”。毛泽东都在不断积累着。

有人说,毛泽东是书生里面打仗最厉害的。这话没错,不仅没错,而且毛泽东是千年难遇的书生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完全来自于他的哲学视角,加上每一次的不断总结。

后来的一系列“反围剿”,“四渡赤水”,“长征”,完全是军事史上没有出现过的神操作。

这些,很大程度上都依仗于毛泽东的思想,他的哲学。

所以说毛泽东是一个军事家,不如说他是一个哲学军事家,或者军事思想家,这样更能体现出他的真实形象。

别人用大枪大炮打仗,毛泽东用笔杆子打仗,结果把所有敌人都打了个满地找牙。

你打仗遇到了个战争哲学家、战略军事家、战术理论家、战斗思想家,这仗还怎么打。

06、写在最后

再后来,毛泽东越来越成熟,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军事上,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领袖,一个在屹立在哲学高度上的实践巨人。

遵义会议,毛泽东正式成为了党的核心领导人。长征结束后,他来到了陕北,就是在这个地方,他用他的哲学思想指挥了革命的成功。

其实很多的方法,都能在毛泽东的文章里找到答案。

《毛泽东选集》应该有很多人看过,许多的经验和宝藏,在里面都能找得到。

在这里只提一下《实践论》和《矛盾论》吧。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收录在毛选中的2篇文章。

《实践论》讲了做事的方法,《矛盾论》讲了事物的原理。

《实践论》一文,可以说是中国的哲学史上关于“知”与“行”问题的经典之作。

《矛盾论》,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篇章。你要弄懂事物的原理,矛盾论是个很好的参考。

你了解完毛泽东的生平,你会发现,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他诸多的光环。仅是在思想实践这一块,他基本上做到了事事尽力。

按中国明朝时期思想家王阳明的话来说,毛泽东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了。

一个人用哲学,来指导实际的工作和生活,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在这一点上,毛泽东达到了至高的高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有自己的人生任务,并非每个人都要像毛泽东那样,但是每个人都一定要成为自己人生和命运的成功者。

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毛泽东的智慧,可以借鉴他做事的方法和思想,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引导自己的人生,让生活变得更好。

这点,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