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县2025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县2025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2025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精准研判潜在的风险隐患,并就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周密部署。这次会议是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是对上半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下半年工作的谋划与展望。刚才,县卫健体局和县市场监管局的同志分别通报了相关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我都赞同。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与紧迫性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紧密协作,履职尽责,全县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我们看到,监管体系在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在持续创新,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扎实成效,守住了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食品安全战线全体同志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基础依然薄弱,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从刚才卫健体局通报的上半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情况来看,一些趋势性、苗头性问题需要我们高度警惕。根据通报,2025年上半年,我县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约3.5%,虽然整体可控,但增长势头必须得到遏制。从病原学分析看,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因子,在已查明的病例中,由这两种病菌引起的占比超过了60%。这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环境特点密切相关。涉及的食品种类主要集中在未烧熟煮透的肉禽蛋类、未经有效消毒的凉拌菜以及储存不当的海产品上,这充分暴露了餐饮服务环节,特别是中小型餐馆和家庭厨房在食品处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同时,市场监管局的通报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上半年,我们共完成食品监督抽检2800余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8.2%,这个数字看似很高,但背后意味着仍有近50批次的不合格食品可能流入市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从不合格项目分析,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和食品添加剂滥用等老问题依然突出,这说明我们的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仍有待加强。特别是随着新型业态的快速发展,如网络订餐、社区团购等,其供应链条长、主体多元、隐蔽性强,给我们的传统监管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农村地区的集体聚餐、旅游景区的季节性餐饮服务以及夜间经济下的流动摊贩,都是风险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也是我们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带。
    同志们,食品安全无小事,一粒米、一滴油,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多维度的:既有季节性、周期性的老问题,也有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新挑战;既有生产加工环节的源头性风险,也有流通消费环节的过程性风险;既需要监管部门的“火眼金睛”,也需要全社会的“群防群治”。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聚焦关键,精准施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下大力气、用真功夫,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根据会议研究,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靶向发力,实施最严格的精准监管。
    监管的力量必须用在“刀刃”上,要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监管策略。
    一是要锁定重点场所。要将校园及周边、旅游景区、夜市、商业综合体、城乡结合部等人流密集区域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文旅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密检查频次,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监管全覆盖、无死角。特别是秋季新学期开学在即,教育部门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会同市场监管、卫健部门,在开学前对全县所有学校食堂、校外托管机构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一次“拉网式”的专项排查。检查不仅要看硬件设施,更要查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原料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制度的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必须在九月底前完成第一轮全覆盖检查,并形成专题报告。
    二是要严控重点品种。要以群众日常消费量大的肉及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油、酒类、婴幼儿配方食品等为重点,加大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要增加抽检的随机性和覆盖面,尤其要加强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三小”单位的抽检。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要第一时间下架封存,并依法从严从快查处,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再次流入市场。
    三是要严打重点违法行为。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过期或变质原料、制假售假等严重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原则,一经发现,必须重拳出击,依法顶格处罚。要强化行刑衔接,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形成强大震慑。
    第二,坚持协同联动,凝聚最广泛的治理合力。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任何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都难以奏效,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构建起部门协同、区域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要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各部门都掌握着一部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分散在各自的“信息孤岛”中。要由县食安办牵头,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卫健、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例如,卫健部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应实时推送给市场监管部门,为其开展风险预警和靶向监管提供线索。农业农村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也应与市场监管部门的流通环节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力争在年底前,初步建成跨部门信息共享与核查机制,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跨部门信息通报会。
    二是要完善联合执法机制。针对跨区域、跨领域的复杂案件和行业“潜规则”问题,要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检查机制。要改变以往“你来我往、公文旅行”的协调方式,推行“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的联合执法模式。由食安办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定期制定联合行动方案,明确牵头单位、参与部门、检查重点和行动目标,确保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高效化。
    三是要强化责任传导机制。要压实乡镇(街道)的属地管理责任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和督办问责机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推诿扯皮、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生动局面。
    第三,坚持智慧预警,构建最高效的应急体系。
    面对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风险,我们必须向科技要效率、要战斗力,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一是要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这个平台不仅要汇集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舆情监测等多源数据,更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风险建模能力。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平台应能自动识别异常波动,预测高风险区域、高风险企业和高风险品种,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我们要力争在明年上半年,实现智慧监管平台一期上线运行,并逐步覆盖全县重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二是要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预案是应急处置的“蓝图”。要对照最新的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九月底前完成对现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新预案要更加突出可操作性,明确不同级别事件的响应流程、处置措施、部门职责和信息发布要求,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是要加强应急实战演练。预案不能只挂在墙上、锁在柜子里。要在今年第四季度,由县食安办组织一次覆盖源头追溯、风险研判、应急响应、舆情应对、后期处置等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突应急演练。演练要模拟真实场景,不打招呼、不设脚本,重在检验我们的快速响应能力、部门协同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通过演练发现问题、补齐短板,真正把应急队伍锻炼成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精兵劲旅。
    第四,坚持宣教并举,营造最浓厚的共治氛围。
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保障食品安全最终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须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引导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