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水务控股有限公司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在XX水务控股有限公司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公司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集团公司相关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前一阶段改革工作的进展与成效,精准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会议已经传达了上级精神,通报了公司改革的整体进展情况,相关部门也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刻认识改革行动的重大意义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们正处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收官之年。这项行动,不仅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更是决定公司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根本路径。
  XX水务作为XX省国资委批准设立的省级水务投资运营平台,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肩负着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我们管理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覆盖了水资源开发、城乡供水、污水处理、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服务人口超过2516万人,日供水能力达到162.07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6.05万立方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也得益于我们持续不断的改革探索。特别是在上一轮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公司上下同心,攻坚克难,被评为“XX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先进单位”,为我们今天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永无止境,发展也永无止境。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在过去改革成果基础上的再深化、再提升,核心目标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于XX水务而言,这就是要通过改革,彻底解决那些长期制约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成为治理科学、运营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国企。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场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投身到这场关系公司前途命运的攻坚战中。
  二、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差距不足,清醒把握改革面临的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清醒地审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这既是上级要求,也是推动改革走深走实的前提。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公司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上还有差距。虽然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但各治理主体间的权责边界仍需进一步厘清。部分子公司的董事会“应建未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依然存在,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独立性有待加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单位对“前置事项清单”的理解和执行还不够精准、不够到位。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尚未完全成型。
  第二,在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活力激发上还有不足。“三项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的机制尚未完全打通最后一公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的推行力度仍显不足,部分岗位仍然存在“铁交椅”现象,竞争和危机意识不强。在薪酬分配上,虽然推行了绩效考核,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精准性还有提升空间,薪酬与业绩贡献的关联度还不够紧密,真正体现效率和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仍需深化构建。
  第三,在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支撑上还有短板。作为传统的水务行业,我们对科技创新的依赖性和紧迫性认识有时还不够深刻。尽管公司已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尤其是在智慧水务、管网漏损控制、污泥资源化利用等前沿领域,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偏弱,“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科研投入的强度和效率有待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还不够顺畅,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仍需加快构建。
  这些问题,是阻碍我们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也是本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我们必须正视它们,深入剖析根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精准有效的措施,逐一加以破解。
  三、聚焦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攻坚,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2025年是改革的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围绕既定目标,聚焦重点难点,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在年底前取得决定性成果。在此,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优化公司治理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完善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下一步,要以提升决策质量和运营效率为核心,着力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一要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动态优化各级党组织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确保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严格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依法保障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职权,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子公司董事会的规范化建设,做到应建尽建,并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职权,提升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水平。
  二要强化董事会建设,提升决策科学性。董事会是公司决策的核心机构。要进一步优化董事会结构,提升外部董事的比例和履职能力。要健全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授权放权机制,建立科学、理性、高效的决策模式。集团公司国企改革办要牵头,对各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方案,确保年底前所有具备条件的子公司治理结构得到显著优化。
  三要健全内部监督和风险防控体系。要强化审计、监事、纪检、法务、内控等多部门的协同监督,形成监督合力。要建立健全覆盖全业务流程、全管理层级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投资、财务、招投标、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确保公司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二)在建设市场化经营机制上取得新成效,充分激发企业活力
  市场化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我们必须彻底破除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要坚决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这是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这是2025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打破身份界限,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常态化机制。人事部门要立即着手,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制度行得通、真管用。
  二要建立精准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薪酬分配要彻底与岗位价值、业绩贡献和风险承担挂钩。要进一步完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考核指标,拉开收入差距,坚决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对核心骨干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团队,要探索实施中长期激励措施,如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等,用市场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要推动经营管理模式的市场化转型。要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为牵引,全面推行精益管理,深入开展成本管控,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努力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财务和运营部门要牵头,建立一套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