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专题研讨会议上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研讨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意义重大,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做好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面落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边疆省会城市的组织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贯穿边疆治理全部工作、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生命线。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学习体会和思考。
一、坚持思想引领,筑牢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与精神高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在于构建坚实的思想根基,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项工作必须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久久为功,持续用力。
首先,要抓实干部教育,锻造坚强有力的“关键少数”。XX市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通过实施“万名党员进XX校”等工程,建立起“1+2+5”的系统化教育培训体系,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组织部门要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将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各级各类培训班的“必修课”,引导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其次,要深化国民教育,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将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之中。数据显示,仅2023年,XX就组织了2653所学校的399.8万名青少年,与内地省区市的青少年结对子、交朋友,在互动交流中增进了解、播撒友谊的种子。要继续依托“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等阵地,用青少年听得懂、能共鸣的语言和方式,讲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再者,要创新社会宣传,营造无处不在的浓厚氛围。宣传教育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实现全覆盖、常态化。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如“马背宣讲队”“毡房夜校”等接地气的特色载体,将党的理论和民族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矩阵,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力的融媒体产品,讲好XX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空气般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促进交融互嵌,构建休戚与共的社会结构与共有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用“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一生动比喻,深刻揭示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极端重要性。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夯实共同体之本的关键举措。
一方面,要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上持续发力。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就是要创造更多让各族群众日常往来、守望相助的社会条件。截至2024年,XX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10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4个这些示范点在促进交融互嵌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例如,XX市XX社区、XX第十二师XX农牧场XX社区等地,通过常态化举办“百家宴”“邻里节”等活动,让各族邻里在欢声笑语中加深情谊,形成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氛围。这些实践证明,有形的交往是增进感情、形成认同的最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要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深化拓展。要深入推进“XX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走访慰问,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据统计,相关活动已累计走访各族群众1.86亿户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超过2670万件。数字背后,是无数干部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同时,要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全方位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好《玛纳斯》等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让各族群众在共享中华文化盛宴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特别要发挥好XX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群众“大熔炉”的特殊作用,推动兵地文化深度融合,促进各族群众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实现交融。
三、提升治理效能,彰显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伟力与制度优势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边疆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提升治理效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要将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XX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不断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要将共同体意识融入社会治理。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持续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