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增强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全市718万小麦已颗粒归仓,截至6月24日,已基本完成夏种面积743.81万亩,其中玉米504.7万亩、大豆212.21万亩(含26.9万亩带状复合种植)。大力实施“吨半田”行动,创建吨半田45万亩。持续推进灵璧县、埇桥区、泗县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推动申报2025年埇桥区10万亩、萧县1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和灵璧县5万亩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二是推动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稳定发展。蔬菜生产保持稳定,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水果产量分别为125.85万吨、100.41万吨,同比增速分别增加4.7%、3.6%。三是畜产品保障持续有力。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预计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74万吨,同比增幅4.91%。截至3月底,全市生猪存栏219.7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5.88万头。出栏121.25万头,规模猪场727户,超额完成省下达产能调控目标任务。全市畜产品(肉蛋奶)产量26.58万吨、占全省14.66%、居全省第2。
(二)聚焦脱贫成果巩固,防贫底线守稳守牢。一是监测帮扶质效显著提升。强化风险快速识别响应,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效能。截至5月底,全市监测对象累计识别1.66万户4.34万人,消除风险1.39万户3.53万人,风险消除率81.22%,未发生一例返贫致贫现象。二是“三保障一安全”持续巩固。保障住房安全,2025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55户,已开工建设209户。开展春季学期返校排查工作,全面落实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已发放资助资金11.98万人XX亿元。实施重点人群分类参保资助,累计资助救助对象动态参保28.77万人,服务保障6.44万人。实施农村供水年度维修养护工程,年内计划投入资金XX万元开展维修养护工程110处。三是产业就业帮扶稳步推进。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XX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用于产业的资金占比超过60%。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XX亿元,贷款余额为XX亿元。深入开展防止返贫致贫就业攻坚行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17万人,就业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持续抓好乡村公益岗位的开发和管理,累计安置3.82万名脱贫人口上岗务工。四是抓好项目资产长效管理。全面摸清资产底数,截至5月底,全市帮扶项目资产共计3.28万个XX亿元。经营性资产原值XX亿元,占比34%。
(三)主攻绿色食品产业,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主攻“5+4”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截至5月底,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约740亿元、同比增长8.7%,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405家,产值增速4.5%,超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4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99家。全市新标准下预制菜企业达105家,产业规模突破XX亿元,居全省第1。二是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双招双引”。截至5月底,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平台新增项目共106个,投资总额XX亿元,超额完成上半年任务。三是持续擦亮特色农业品牌。我市“两品一标”有效认证主体283家,产品377个,其中绿色食品有效认证主体266家,产品348个。有机食品有效认证主体15家,产品2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认证主体2家,产品4个。埇桥麻鸡,夹沟香稻米入选名特优新农产品,笑果粉壳鸡蛋成功认证特质农品。四是培优培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优行动,组织申报31个优质农民合作社。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7804个,家庭农场45186个。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365家,居全省第1,市级以上示范联合体180家,年产值达XX亿元以上。累计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5家,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29.95亿元,同比增长7.8%。五是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截至5月底,全市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乡村旅游园区总数327个、乡村旅游示范园区5个,成立休闲农业协会1个。泗县大庄镇曙光村及砀山县梨小萌欢乐果园等乡村休闲旅游新场景持续释放产业活力。预计6月底,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接待人次达602.5万人,同比增长4.9%,营业收入达XX亿元,同比增长8.9%。
(四)强化科技装备赋能,农业根基持续筑牢。一是着力推进种业振兴。已建成黄淮海(XX)种业科技谷,南京农业大学在安徽首个大豆生物育种中心落户XX。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杭州湘湖实验室、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农海稻(深圳)等科研院校与XX市均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全市自主选育品种13个,其中小麦品种9个、玉米品种2个、大豆品种1个、水稻品种1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5个。我市小麦品种华成865和大豆品种宿豆051作为2025年全国及省级主推品种发布。二是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06.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8.08%。2024年度任务31.7万亩,已完成建设面积31.05万亩。2025年度任务3.5万亩,初步设计正在编制。三是着力推动农机装备快速升级。上半年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9.9%以上。中央、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XX万元,补贴机具13220台,受益农户10985户。市级统筹分配农机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XX万元。截至6月20日,已完成实物工作量XX万元。稳步推进建设6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个粮食烘干中心及2个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新型农机推广应用项目纳入安徽省2025年新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全省12个),目前已进入产品试用阶段。
(五)纵深推进农村改革,乡村活力持续迸发。一是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农村“三变”改革已实现乡镇全覆盖,引进改革主体3328个,建设改革项目4369个,入股参与“三变”改革农户13.2万户,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得到有效盘活利用。二是扎实推进二轮土地延包工作。泗县已基本完成国家级二轮延包先期试点工作。泗县总结提炼“‘四个结合’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获得《XX改革情况》(工作专报)第1期予以刊发。三是推动农业社会化精细高效。全市粮食作物多环节托管面积达286.7万亩,服务小农户30.28万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7207家,数量居全省第1,涉粮服务组织达5089个。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展迅速,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1224个,确认成员股东数557.41万个,发放股权证书154.85万户。四是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持续发挥农民增收联席会议制度优势,一季度,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长6.5%,超过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皖北第1位。五是切实抓好农村三资管理。2025年以来,累计排查问题537个,已整改492个,正在整改45个;其中公款私存31个、合同问题450个;村级工程56个;增加集体收益XX万元。共移交纪委监委线索问题25个。
(六)深耕笃行千万工程,乡村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亮点纷呈。全市累计推进了21个精品示范村建设。2023年度9个精品示范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萧县张村、胜利社区正在申报首批省级认定。2024年度12个精品示范村年度项目建设进度达51%。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高效。抓好落实民生实事,截至5月底,全市改造农村卫生厕所9316户,收集农村生活垃圾22.7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9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与428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分别完成23个和218个。三是省级中心村建设扎实推进。截至5月底,2024年度30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已完成92%。2025年度30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正扎实做好招投标准备工作。四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稳固增效。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比例稳定在55%以上。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5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26%。坚定推进黄河鲤保护区禁捕,进一步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2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