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集团)公司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XX(集团)公司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最新部署,全面总结我们公司前一阶段改革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确保公司在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能够蹄疾步稳、善作善成,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
    是8月6日,集团公司XX副总经理亲自率领检查组莅临我公司,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导检查。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现场座谈等方式,对我公司在董事会建设、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XX副总经理强调,要将改革任务清单转化为符合公司实际的具体措施,要将改革行动与生产经营、基建工作紧密结合,要高度重视并抓好科技创新工作。这些指导意见高屋建瓴、切中要害,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全面落实。
    下面,我结合集团的指导意见和公司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成效卓著,改革根基更加坚实
    自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公司党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将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可以说,通过改革,公司的治理结构更趋完善,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第一,聚焦治理现代化,公司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活力的源泉。我们始终将完善公司治理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着力厘清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严格按照要求,配齐建强了董事会,确保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进行了系统性修订,梳理并发布了经营决策事项清单,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和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有机统一、运转协调。另一方面,我们全面深化了经理层成员的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通过签订权责清晰的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将经营指标与薪酬激励、职务升降刚性挂钩,真正形成了“有岗必有责、上岗必担责”的责任体系。这种以契约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经理层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得到明显提升。
    第二,聚焦机制市场化,人力资源效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核心是“人”的改革。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致力于打破身份壁垒,畅通流动渠道,构建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在管理人员选聘上,我们坚持“能上能下”的原则,全面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制度,将岗位需求、个人能力与业绩贡献作为选拔任用的核心标准。截至目前,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已达到95%以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同时,我们坚决执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对考核不合格或无法胜任岗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整,真正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在员工用工上,我们坚持“能进能出”,除关键岗位外,新增用工基本实现市场化公开招聘,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比例超过90%。通过优化岗位设置和劳动组织,人均劳动生产率较改革前提升了12%。在薪酬分配上,我们坚持“能增能减”,构建了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薪酬增量资源重点向关键岗位、核心骨干和业绩突出人员倾斜,有效破除了“大锅饭”思想,员工的创造性和价值贡献得到了更直接的体现。
    第三,聚焦质效新跃升,经营业绩再上崭新台阶。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得到了实质性增强。根据最新的经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7.5%;利润总额达到1.35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提升至12.5%,显著高于全省同类型企业的平均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这得益于我们通过改革推动精益化管理,度电成本同比下降了0.015元;得益于我们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供电煤耗成功降至298克/千瓦时,这一指标不仅创下了公司历史最优水平,在区域电网内也处于领先地位。实践雄辩地证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公开讲话”,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立足当下,正视不足,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上级集团的要求,对标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们的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上级集团检查组的反馈意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我们必须闻过则喜、闻过则改,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有待加强。当前,部分改革措施还停留在“单兵突进”的阶段,各项改革任务之间的耦合联动效应未能充分显现。例如,在将改革行动与日常生产经营、基建工作的结合上,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有时,生产部门认为改革是职能部门的事,未能将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如成本管控、效率提升等,完全融入到设备维护、运行优化的每一个环节。反之,职能部门在设计改革方案时,也存在对生产一线实际情况考虑不周、措施不够接地气的问题。这种协同性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改革的整体效能,导致“1+1<2”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上级集团检查组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是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回顾我们的工作,虽然在研发投入上逐年增加,也建立了一些创新工作室和攻关小组,但总体来看,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还不够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体系不够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链条尚未完全打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现场的转化率偏低。二是创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仍有行政化色彩,未能完全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价值,导致顶尖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前瞻性、颠覆性的技术布局不足,我们的创新多集中在现有技术的改良和优化上,对于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如智慧电厂、储能技术、碳捕捉与利用等方面的探索和储备还远远不够。    第三,标志性成果的总结提炼和推广不足。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在某些领域,比如市场化用工、精益化成本管控等方面,确实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遗憾的是,我们对于这些“盆景”式的成果,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正如检查组所指出的,要加强典型改革经验和标志性成果的推广。我们往往是“埋头做事、疏于总结”,导致这些宝贵的经验未能上升为制度化、模式化的成果在公司内部全面推广,更不用说为上级集团的整体工作贡献我们的智慧和方案。这种“墙内开花墙外不知香”的状况,既不利于巩固改革成果,也影响了公司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烦恼。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去解决,一项一项去攻克。    三、展望未来,精准发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同志们,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上级集团检查组提出的要求,聚焦问题、靶向施策,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全力迎接九月份XX省国资委的工作检查,确保行动圆满收官。第一,以“治理”为核心,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实现新突破。公司的治理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要持续深化董事会建设,进一步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探索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