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十四五”时期发展成就总结报告
“十四五”时期,是XX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五年来,在XX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四新”主攻“四化”,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全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四五”时期,XX乡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发展后劲更加坚实。全乡经济运行始终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据初步核算,全乡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20年的XX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XX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XX%,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基础愈发坚实。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乡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连年增长,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五年累计引进各类产业项目XX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XX亿元,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立足山区特色,做强做优生态畜牧业和精品林果业。特别是将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育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全乡肉牛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实现翻番,XX地区的肉牛品牌影响力初步显现。茶叶、精品水果等特色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生态茶产业的发展模式得到上级肯定,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同时,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依托XX村等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五年间,第一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一粮独大”向“多业并举、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格局转变。
(三)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针对曾经的省级深度贫困村XX村,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通过升级改造产业路、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该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宽,彻底摆脱了贫困面貌,成为全乡乃至全县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五年间,全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超过15%。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XX乡大地徐徐展开。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四五”期间,XX乡坚持规划引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交通网络内畅外联。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五年间,我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投入资金XX万元,完成了XX县道、XX村道等主干道路的大修工程,并增设了多个错车道,极大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特别是历时数年建设的XX至XX公路工程的全线贯通,使得XX乡对外连接的交通瓶颈被彻底打破,极大缩短了与县城及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为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外,在各村深入实施产业路、连户路硬化工程,累计新建和改造村组道路超过XX公里,打通了服务群众、发展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如今,以国省干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撑、村组道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二)水利设施保障有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民生的基础。在“十二五”时期建成的XX水库这一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基础上我乡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灌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有效保障了超过XX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新建、改造集中供水点和管网延伸,彻底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的季节性缺水问题,确保了全乡人民都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防洪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完成了对多条重点河道的清淤疏浚和堤防加固,有效抵御了多次汛期考验。
(三)能源通信覆盖广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乡积极协调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对部分老旧线路和设备进行了更换,有效提升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信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与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紧密合作,新建和升级改造通信基站XX座,实现了4G网络深度覆盖和5G网络在集镇区域的初步覆盖,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为数字乡村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投资近千万元的XX土家族乡污水处理工程是“十四五”期间的标志性民生工程,该项目的招标建设与即将竣工,将从根本上解决集镇生活污水的直排问题,保护区域水生态环境。作为全县首批完成建制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乡镇之一,我乡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了前列。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累计完成户用卫生厕所改造1000余座,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垃圾处理体系,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使“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成为XX乡乡村环境的新常态。
三、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四五”时期,XX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教育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对乡中心校、村级完小的硬件投入,教学楼、运动场等设施得到修缮和升级。积极配合县级教育部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完成了乡卫生院的提级改造工程增设了科室,更新了医疗设备,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深化,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标准逐年提高,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乡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持续完善,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高度关注“一老一小”问题,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成村级日间照料中心X个。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不断健全,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五年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XX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过XX人次,公共就业服务成效显著。
(三)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完成了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为群众提供了集图书阅览、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深入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程,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