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镇卫生院传达市卫健委会议精神暨部署重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镇卫生院传达市卫健委会议精神暨部署重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院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及时、全面、深入地传达学习7月29日市卫健委重点工作推进会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求;二是以此为契机,结合我院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对下一阶段的关键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思想统一会,也是一次任务部署会,更是一次责任压实会。希望全体与会人员,包括院领导班子、全体职工以及21个村卫生所的负责同志,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领会,抓好贯彻。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领会形势,准确把握市级会议核心要义,切实增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前不久召开的市卫健委重点工作推进会,是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进入转型升级、攻坚克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精准研判了当前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系统部署了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三项核心工作。其精神要义,可以概括为“三大警钟”与“三道防线”。
    (一)敲响公共卫生安全警钟,筑牢传染病“立体防控”防线。
    市卫健委会议指出,当前我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呈现出“传统与新型并存,输入与本土交织”的复杂局面。一方面,以黑热病为代表的地方性、再发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不容丝毫松懈。根据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我市作为黑热病的历史疫区,自2021年出现散发病例以来,防控压力持续存在。进入2024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报告的黑热病病例数虽仍在低位运行,但已呈现出从个别乡镇向周边区域扩散的潜在风险。这警示我们,对于这类“沉寂”后又“复燃”的疾病,必须保持常态化的高度警惕,其防治工作绝非一时之功,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
    另一方面,以麻疹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输入性风险正显著增高。据国家疾控中心通报,2024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麻疹疫情呈高发态势,病例数相比前几年增长了数倍。我国虽总体平稳,但境外输入压力巨大,国内部分口岸城市已报告多起输入性病例及引发的本土传播。今年上半年,我市也监测到2例麻疹确诊病例,均为外地输入,虽未造成大范围扩散,但足以说明“外防输入”的城墙并非固若金汤。市里要求,必须树立“平战结合”的理念,建立健全更为灵敏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将防控关口前移,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二)敲响医保基金安全警钟,筑牢规范诊疗“制度笼子”防线。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使用的安全、规范、高效,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与社会稳定。市卫健委会议深刻剖析了当前定点医疗机构在医保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工作。
    会议明确指出,过去的医保管理,重事后审核、轻事中监督,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前,全市正在全面推行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核心是从对“机构”的管理,延伸到对“医务人员个体”的管理,建立个人信用和执业行为与医保支付资格直接挂钩的机制。这是一种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旨在通过精细化、前置化的监管,倒逼医疗服务行为回归“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本源。市里要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新规,立即组织全员培训,确保每一位开具处方、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都熟知政策红线,都明白违规成本,真正实现从“不敢违规”到“不想违规”的转变。
    (三)敲响医德医风滑坡警钟,筑牢行业清风“思想根基”防线。
    医疗卫生事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更是承载着道德与信任的良心事业。市卫健委在会上通报了几起群众反映强烈的医德医风典型案例,问题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生硬冷漠、诊疗过程沟通不足、过度医疗、不合理收费等方面。这些问题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巨大,严重损害了整个卫生健康系统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会议强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是一项软任务,而是必须抓紧抓实的硬约束。它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市里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德医风问题集中整治行动。这次整治,不是走过场、一阵风,而是要动真格、求实效。要求各单位必须直面问题,深挖根源,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考核、执纪问责等多个维度综合施策,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彻底扭转不良风气,重塑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同志们,市卫健委会议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一手抓业务提升,一手抓风险防控,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二、正视问题短板,清醒认识发展根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审视自身工作
    传达学习上级精神,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自身问题。我们必须对照市里的新要求、新标准,进行一次全面、深刻的自我审视。过去一年,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稳步扩大,群众就医体验有了一定提升。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与市卫健委的高标准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
    (一)在公共卫生防线上,存在“反应不快、基础不牢”的问题。
    一是监测预警的“哨点”不够灵敏。我们的传染病监测网络主要依赖于门诊日志和常规上报,对于隐性感染和非典型症状的早期识别能力不足。村卫生所作为最前沿的哨点,其敏感性和报告及时性仍有待加强。面对黑热病这类潜伏期长、症状不典型的疾病,我们的主动筛查和流调溯源能力还存在明显短板。
    二是防控措施的“闭环”不够严密。例如,在麻疹防控中,我们对流动儿童、未全程接种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摸排、登记和疫苗补种工作,还存在盲区和死角。健康教育的形式仍然偏于传统,多是发传单、贴标语,缺乏针对性、互动性和实效性,群众的防病意识和健康素养提升效果不彰。
    (二)在医保基金监管上,存在“认识不深、执行不严”的问题。
    一是对政策的理解和敬畏之心有待加强。部分医务人员,甚至是个别科室负责人,对医保政策的学习仍停留在表面,对“合理”与“违规”的界限认识模糊。认为只要是为了治病,多开点药、多做点检查是“为了患者好”,没有从基金安全和法律法规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诊疗行为。
    二是内部管理的流程和审核不够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如分解住院、超量开药、理疗项目登记不规范等现象。虽然我们建立了相关的内审制度,但审核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防火墙”的作用。根据2024年的数据分析,我院的次均住院费用虽然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处于中等水平,但药品和耗材占比依然偏高,这背后就可能隐藏着用药结构不合理、诊疗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三)在医德医风建设上,存在“要求不严、氛围不浓”的问题。
    一是服务理念的转变尚未完全到位。少数同志“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服务意识淡薄。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患者缺乏耐心,解释工作简单粗暴,“门好进、脸好看”,但“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偶有发生。我院2025年上半年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对“医患沟通”和“服务态度”的评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二是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没有充分体现。我们虽然有医德医风考评制度,但考评结果与个人绩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硬挂钩”做得不够。考评往往变成了“轮流坐庄”式的形式主义,没有真正让医德高尚者受到褒奖,让行为失范者受到惩戒,导致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和引导力。
    这些问题,根源在于思想认识、责任落实和管理机制。它们如同木桶的短板,决定了我们整体服务能力的高度;又如堤坝上的蚁穴,侵蚀着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我们必须正视它们,解决它们,绝不能讳疾忌医、视而不见。
    三、聚焦重点环节,精准发力落实,全面开创我院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
    认清了形势,找准了问题,下一步的关键就在于“落实”二字。针对市卫健委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和我院存在的短板,我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一)以“万无一失”的最高标准,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第一,要构建灵敏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从即日起,启动全镇范围内的“网格化”公共卫生管理。将全镇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院内职工和一名村医作为双重责任人。对黑热病,要立即联合镇农业服务中心,对全镇犬类进行登记造册和血检筛查,同时对有相关流行病学史的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监测。对麻疹,要在一周内完成对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小学的晨午检制度、疫苗接种查验制度的督导检查,确保100%覆盖。信息科要优化现有上报系统,确保异常情况能在2小时内直达院感控部门和分管院领导。
第二,要实施精准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