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XX镇罗汉果种植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2025年8月4日,县人大常委会XX同志率调研组一行,赴XX镇就罗汉果种植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察看、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XX村罗汉果种植基地,与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种植户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了XX镇罗汉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潜力。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成效
调研发现,XX镇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将罗汉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特色产业来培育,经过前期探索与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产业规模稳步拓展,种植基础初步奠定
XX镇具备发展罗汉果种植产业的适宜气候与土壤环境,为产业落地提供了坚实的自然基础。在县级政策的积极引导和镇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当地群众发展罗汉果产业的信心与积极性日益增强。自引入罗汉果种植以来,产业规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截至2025年上半年,以XX村为核心的示范种植基地已发展罗汉果种植近百亩,初步形成了区域性产业雏形。调研组在XX村种植基地看到,罗汉果藤蔓长势喜人,挂果情况良好,科学的搭架与田间布局显示出规范化管理的初步成果,为后续规模化扩张和标准化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产业链条初步构建,市场前景广阔可期
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市场与销路。调研了解到,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已成功引进行业领先的深加工龙头企业,为罗汉果产业的未来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以XXX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在本地投资成立的XXX绿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加工企业,正在县内投资建设现代化的罗汉果加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内实现稳定生产。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加工技术与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产业发展模式。企业通过与种植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承诺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罗汉果鲜果进行全面收购,有效规避了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为种植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收入预期。此外,XX生物科技、XX生物科技等相关企业的聚集,以及XX欣芽种苗繁殖等育苗企业的配套发展,预示着一个集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技术推广初见成效,种植户能力有所提升
在产业发展初期,XX镇高度重视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调研中,XX同志与种植户就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藤蔓修剪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细致交流,了解到种植户已基本掌握罗汉果种植的核心技术要点。这得益于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技术下乡和企业派出的技术人员的“手把手”指导。种植户在田间管理、水肥调控、人工授粉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其技术掌握程度得到了调研组的充分肯定。通过科学管理,罗汉果的品质与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初步保障,增强了种植户依靠技术实现增收致富的信心与能力。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深层问题
尽管XX镇罗汉果产业开局良好,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挑战与问题。
(一)种植规模化程度不高,集聚效应尚未形成
目前,XX镇罗汉果种植仍处于点状分布的初级阶段,种植面积近百亩,相较于全国罗汉果产业动辄数万亩的县域规模,差距显著。零散、小规模的种植模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导致在生产资料统一采购、技术服务统一提供、机械化作业推广等方面成本较高、效率偏低。同时,规模不足也限制了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不利于争取更多的政策与资源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壮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田间管理技术体系有待完善,标准化生产水平需提升
调研中发现,尽管种植户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但距离全流程标准化生产仍有较大差距。田间管理操作的规范性、一致性有待加强,部分种植户在水肥精细化管理、病虫害精准预警与科学防治等方面,仍较多依赖个人经验,缺乏统一、量化的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尤其是在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虽然有初步应用,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综合防治体系。对于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病毒病等罗汉果常见病害,以及果实蝇、蚜虫等主要害虫的系统性防控知识普及不足,存在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或防治不及时的风险,可能影响果品质量安全和产量稳定性,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隐患。
(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待深化,利益联结机制需巩固
引进龙头加工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当前“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主要停留在订单收购层面,企业对种植前端的介入与服务深度有待加强。例如,在优质种苗统一供应、专用肥料与绿色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集采集配、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等方面,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同时,保底收购协议的具体条款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建立更加科学、透明的质量分级标准与价格挂钩机制,以优质优价充分激励农户提升种植管理水平。如何构建一个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是确保产业行稳致远的核心课题。
(四)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挖掘不足
现阶段,XX镇罗汉果产业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种植环节,本质上是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尚未形成具有本地辨识度的产品品牌。在市场营销方面,也缺乏主动的战略规划。随着未来产量的提升,单纯依赖企业订单收购的模式可能面临天花板。如何借鉴我县“村超”等成功经验,打造“XX罗汉果”的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品牌溢价提升产品价值,是亟待思考的课题。此外,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形态单一,附加值挖掘不够深入。除了供应鲜果原料,在开发罗汉果茶、罗汉果提取物、健康饮品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方面,本地尚未起步,这使得大部分产业利润留存在了加工与流通环节,种植环节的收益空间受限。
三、推动XX镇罗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为推动XX镇罗汉果产业做大、做精、做强,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产业规模化布局
建议XX镇党委、政府立足长远,尽快研究制定《XX镇罗汉果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应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步骤、空间布局和政策支持。要对全镇范围内的宜种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摸排与评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