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分行2025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暨“关键少数”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

在XX分行2025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暨“关键少数”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XX分行2025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并套开“关键少数”警示教育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行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上半年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并结合典型案例对“关键少数”进行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动员全行上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为分行高质量稳健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上半年工作,肯定成绩,更要正视问题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和艰巨繁重的业务发展任务,分行党总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总行党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政治监督持续深化。全行上下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改革转型等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总行工作要求,建立专项监督台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上半年,全行共组织廉政专题学习12次,覆盖党员干部300余人次,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授廉政党课20余场,有力推动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XX分行落地生根。
    二是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聚焦信贷审批、财务管理、集中采购、人事任免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持续开展制度梳理和流程优化。上半年,分行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或参与修订完善了15项内部管理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共组织开展各类专项监督检查8项,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31个,问题整改率达到98%,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提醒谈话45人次,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效应初步显现。
    三是清廉金融文化入脑入心。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举办读书班、知识竞赛、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上半年,成功与XX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赓续红色血脉共建清廉金融”主题党建共建活动,深化了银企合作中的廉洁共识。分行内部宣传平台开设“清廉金融”专栏,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案例,营造了学廉、思廉、崇廉、守廉的浓厚氛围。从数据看,上半年受理的信访举报数量同比下降了15%,全行未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和责任事故,队伍整体保持了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总行的高标准严要求,对照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其一,风险防范的压力依然巨大。个别业务领域的廉洁风险隐患排查还不够深入,存量风险化解和新增风险防范的任务依然艰巨。其二,少数干部的纪律意识仍需加强。有的干部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不足,存在“小节无害”的麻痹思想;有的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履职担当的劲头有所松懈。其三,监督执纪的精准性有待提升。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四种形态”,做到宽严相济、精准问责,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其四,清廉文化的渗透力还需增强。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长效性有待加强,距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界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刻剖析当前形势,以案为鉴,时刻警钟长鸣
    当前,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金融领域,作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行业,历来是腐败问题的高发区,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从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案件看,金融领域的腐败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隐蔽性更强、专业化程度更高、利益链条更长、危害性更大。
    今天参会的,有分行各部门的负责人,有各支行的“一把手”,都是分行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手中掌握着一定的经营管理权、信贷审批权、人事任用权。权力是柄“双刃剑”,用好了能为事业添彩,用不好就会伤人害己。刚才的警示教育环节,通报了金融系统和行内发生的几起典型案例,这些“身边案”就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活教材”。案件中那些曾经的同事、领导,如今沦为阶下囚,他们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关键少数”深刻反思、引以为戒。
    结合这些案例,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深入思考:
    第一,思想的“总开关”是如何松动的?纵观所有违纪违法案件,无一不是从思想上的滑坡、信念上的动摇开始的。有的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忘记了来时的路,忘记了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把平台当私产,把权力当工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他们不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不再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精神上缺了“钙”,最终在各种诱惑面前败下阵来。这警示我们,理论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安身立命的“硬支撑”。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一旦放松了学习,思想就容易“跑偏”,行为就容易“出轨”。
    第二,权力的“边界感”是如何模糊的?一些案例中的主角,起初也能秉公用权,但时间一长,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吹捧和“围猎”中,逐渐飘飘然,分不清公与私、义与利的界限。他们有的与不法贷款中介沆瀣一气,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资金,从中牟取暴利。比如,某支行负责人为了完成业绩指标,默许甚至指使信贷员与外部“包装公司”合作,对客户资料进行美化,最终导致大额不良贷款,给银行造成数千万元的巨大损失,自己也因受贿和违法发放贷款罪锒铛入狱。这正是我们严令禁止的第一条红线:“严禁与不法中介开展任何形式合作”。这个教训极其深刻!
    第三,人情的“防护网”是如何被攻破的?案例显示,许多腐败行为都披着“人情往来”的外衣。一些干部认为,收点烟酒、土特产,吃几顿饭,是正常的人情世故,不算什么大事。殊不知,“温水煮青蛙”的陷阱正是由此开始。从收受几张购物卡,到接受宴请、娱乐安排,再到收受巨额“好处费”,胆子越来越大,底线步步失守。还有的干部,利用职务影响力,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或为亲属、特定关系人经商办企提供便利。比如,某部门负责人利用其掌握项目评审信息的便利,私下与同学合伙开办咨询公司,专门为银行客户提供“指导”,实质上就是权力变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触犯了“严禁从业人员违规兼职、经商办企”这条纪律。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党员干部最实际的保护。
    第四,侥幸的“心理防线”是如何崩溃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是许多违纪违法者自我麻痹的惯用伎俩。他们总以为自己的手段高明、行为隐蔽,组织不可能发现。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大数据监督、联合惩戒等手段的不断完善,任何违规操作都会留下痕跡,任何腐败行为都难逃党纪国法的严惩。无论是收受微信红包、电子礼品卡,还是通过复杂的金融产品进行利益输送,在强大的监督网络下都将无所遁形。“严禁任何形式的违规收受好处费”,这里的“任何形式”就是没有死角、没有例外。伸手必被捉,心存侥幸,最终只会导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悲惨结局,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前程,也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更给分行的声誉和财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同志们,“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案为鉴,可以知敬畏”。这些前车之鉴,是血的教训、泪的代价。在座的“关键少数”必须深刻汲取教训,时刻保持警醒,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镜子,经常照一照、看一看,想一想,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聚焦重点任务,纵深推进下半年党风廉政建设
    做好下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行上下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在此,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在强化政治担当上再下功夫,筑牢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这是首要的政治要求。全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要持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不能有“学过了”“考完了”就万事大吉的思想。要把党纪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