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省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我非常荣幸能代表XX州,在此分享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一些实践与思考。近年来,我们XX州坚决扛起时代赋予的政治责任,紧扣国家“三农”工作重心,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根本遵循,精心布局,精准发力,致力于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第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我们深刻认识到,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XX州始终把强化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方面,构建起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我们全面推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提醒+派遣+督办”的闭环工作机制,并深化“四合一”清单制管理模式,将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通过压实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双联系”乡镇(街道)的包抓责任,结合实施“1+5+N”组织工作联系指导制度,实现了对基层工作的常态化、精准化指导与督办。在基层治理层面,我们大力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化、流程化管理,并结合“阳光村务”行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防范了廉政风险。截至2025年上半年,根据第三方评估数据,我州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到96%,对乡村干部的满意度达到95%,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得到进一步夯实。
第二,聚焦人才引育,锻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们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细化并出台了《XX州村常职干部专职化规范化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以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为核心的“1+4”制度体系建设,确保了村级班子的高效稳定运行。为提升干部能力,我们持续实施村干部“大学习、大培训、大提能”计划,并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头雁培育”行动。通过“导师帮带制”,我们为每位新任村支书配备经验丰富的老书记作为导师,加速其成长。同时,向力量薄弱、问题困难较大的村增派第一书记,确保党的政策在基层一线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这些举措极大地优化了农村人力资本结构,截至目前,我州初中及以上学历农业劳动力比例已提升至75%,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深化数字赋能,激活特色产业的“新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XX州立足资源禀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以我州的“XX黄花”产业为例,我们创新性地探索出“村党委+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并率先引入了前沿的AI数字人直播技术。通过与XX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我们为“XX黄花”品牌量身打造了专属的AI数字人主播“XX”。该主播形象亲切、知识专业,能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直播,日均有效直播时长超过17小时,详细生动地向全球消费者讲解黄花的种植历史、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这种模式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更以前所未有的覆盖面和互动性,显著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转化率。在今年“618”大促期间,数字人直播间带动黄花系列产品日均实现了近五倍的增长,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突破XX万元,真正让小黄花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第四,践行“两山”理念,擘画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我们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根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的战略部署,我州规划并启动了“XX州智慧农业示范区”项目。在项目建设中,我们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在示范区内部署了由30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组成的作业编队。这些无人机搭载了多光谱相机与厘米级RTK定位模块,能够对超过5万亩的核心农田进行全天候、高精度的生长态势监测、病虫害预警和精准变量施药。通过构建的“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我们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感知和智能决策。截至2025年上半年,示范区已实现农药使用量精准减量15%,农业灌溉用水节约20%,综合生产效益提升超过25%,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良性互动中,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
第五,推动文旅融合,焕发乡土文化的“精气神”。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我们深入贯彻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致力于让沉睡的乡土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我们系统性地梳理了州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