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保险领域民事检察协同监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保险领域民事检察协同监督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近期市检察院与XX金融监管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对我市打击保险欺诈和“代理退保”黑灰产、规范线索报送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XX秘书长传达了前两次协同监督会议的精神,XX副会长详细解读了线索报送方案,几家公司的负责同志也分享了很好的经验做法,我都赞同。这次会议,既是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加强执法司法衔接协作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向长期盘踞在保险行业的各类黑灰产势力正式宣战的誓师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参加今天会议的,都是各家保险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协同监督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打击金融犯罪,是党中央、国务院一以贯之的明确要求。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大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开展协同监督工作的现实紧迫性。
第一,开展协同监督,是落实国家战略、履行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高层互动频繁,多次召开工作交流会商会,强调要进一步凝聚维护金融安全的工作合力,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对金融犯罪坚持“零容忍”。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规定》,为我们与司法机关的协作提供了清晰的制度遵循。最高检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完善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协同开展专项行动。这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释放了从严监管、依法严惩的强烈信号。我们今天推进的工作,正是将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转化为XX市本地的具体战术行动,是将政治要求转化为业务实践的关键一步。各机构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上来,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第二,应对严峻挑战,是维护行业秩序、保障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保险行业面临的外部侵害形势日趋严峻,保险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职业化、团伙化、智能化、产业化的新特征。以“代理退保”为代表的黑灰产,已经形成一条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以“全额退保、修复征信”等为诱饵,蛊惑、教唆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业务,并从中牟取高额手续费,收费比例高达保费的20%至50%。这些团伙不仅通过恶意投诉、伪造证据等手段向保险公司施压,甚至有的演变为敲诈勒索,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在一些案件中,黑产团伙通过非法获取客户信息,冒充保险公司人员诱骗客户退保,转投其合作的渠道,仅一个团伙就造成客户退保金额超过一亿元。同时,传统的保险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从过去简单的伪造事故,演变为利用医疗票据、虚假鉴定、虚假诉讼等方式进行骗保,手段更为隐蔽,危害性更大。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仅人身险领域的“代理退保”黑产案件,涉案保费金额就高达34.5亿元。聚焦到我们XX市,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自去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联合监管部门已立案侦办保险诈骗类案件8起,涉案金额超过400万元;检察机关近年来也办理了此类案件17件,为行业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行业资产的流失,是市场信誉的损耗,更是对诚信经营环境的巨大破坏。面对如此猖獗的犯罪活动,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独善其身。我们必须丢掉幻想,正视危险,抱团作战。
第三,弥补工作短板,是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标本兼治的内在要求。客观地讲,过去我们在打击保险欺诈和黑灰产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一种被动应付、零敲碎打的状态。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不想报”,部分机构心存顾虑,担心影响公司声誉、客户关系,甚至害怕遭到报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二是“不会报”,一些基层员工特别是理赔和销售人员,对黑灰产的特征、手法缺乏系统性认知,识别能力不足,面对可疑线索难以精准判断和有效取证。三是“不深报”,报送的线索质量不高,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缺乏深度挖掘和串并分析,导致线索的成案率偏低。四是“不联报”,公司内部各条线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行业与司法机关之间,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破,未能形成有效的打击合力。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被动挨打的局面。此次建立民事检察协同监督机制,正是要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些痛点、堵点,变过去的“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变“事后扑火”为“事前防范”,从而构建一个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威慑有力的综合治理体系。
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全力推动协同监督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打赢这场攻坚战,关键在于行动。市协会制定的《XX市保险行业黑灰产线索报送方案》,为我们明确了路线图和作战图。各机构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执行,特别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强化”和“四个严格”的核心要义,确保每一项要求都落到实处。
首先,要以“三个强化”推动民事检察监督线索报送提质增效。这是我们提升工作主动性和有效性的核心抓手。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把线索报送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机构的“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将这项工作摆上核心议事日程。要彻底摒弃息事宁人、花钱买平安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对黑灰产的纵容就是对公司核心利益的损害,就是对绝大多数诚信客户的不公。要建立自上而下的责任传导机制,在公司内部反复强调、反复动员,让每一位员工,特别是销售、核保、理赔、客服、风控等关键岗位的员工都明白,积极发现和报送线索不仅是岗位职责,更是维护公司和行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要把线索报送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衡量分支机构负责人履职能力的重要指标,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的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流程机制,把线索报送作为精细化管理来抓。方案对非法代理、疑似欺诈、虚假诉讼等线索的界定、收集、研判、上报流程作出了详细规定。各公司要以此为蓝本,立刻着手修订和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要明确责任部门,是设在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还是理赔部,必须有明确的牵头单位。要细化操作规程,从一线员工发现疑点,到部门初步研判,再到公司层面审核上报,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要建立专门的台账,对所有疑似线索进行登记、追踪和闭环管理,确保不遗漏、不丢失。同时,要积极利用科技赋能,探索建立公司内部的欺诈风险数据库和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关联图谱等技术手段,提升线索发现的精准度和效率。
三是强化协同作战,把线索报送作为体系化工程来抓。“协同”是这次工作的灵魂。对内,要打破部门墙,推动销售、承保、理赔、客服等条线的数据共享和风险联动,形成内部合力。对外,要打破公司墙,依托协会建立的行业涉保黑产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分享线索信息和成功经验,共同识别和防范跨公司、跨领域的团伙作案。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常态化沟通。报送线索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要主动配合检察机关开展调查核实,根据要求补充证据材料,并及时反馈案件进展,形成“报送—受理—调查—反馈—惩处”的良性工作闭环。通过这种紧密的协同,让司法监督的利剑能够精准地斩向犯罪分子。
其次,要以“四个严格”落实黑灰产线索报送工作具体要求。这是我们保证工作质量、确保取得实效的行为准则。
一是严格报送标准。数量重要,质量更重要。我们追求的不是报送数字的堆砌,而是有效线索的精准打击。各公司在报送前,必须进行初步的筛选和甄别。对于“代理退保”黑灰产,要重点关注那些有组织的、通过收取高额手续费进行牟利的团伙线索,比如多名客户委托同一人或同一机构、使用格式化投诉模板、索要远超保单现金价值的退费等。对于保险欺诈,要重点关注那些有伪造文书、虚构事实、内外勾结等明显迹象的案件线索。协会和维权中心要加强指导,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和风险提示,帮助各公司提高线索识别的准确性。
二是严格核查责任。报送的线索必须事实清晰、证据相对扎实。各公司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信息当作线索上报,更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制造”线索。要建立线索提报的内部审核机制,对上报线索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对于理赔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