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委书记在全校师生党员大会上的党课讲稿
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党员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次专题党课。窗外夏日炎炎,正如我们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在座的每一位同志,向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个岗位上的老师们,向朝气蓬勃、勤奋求学的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今天的党课,我不想把它开成一个“你讲我听”的报告会,我更希望这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我们共同回顾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的一次集体“政治生日”。在2025年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间节点,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所身处XX省、扎根XX城市、以科技为名的高等学府,我们XX科技大学的党员,我们的党组织,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奋斗姿态,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去书写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崭新篇章?
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的主题: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如何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和保障我们学校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一、时代坐标与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同志们,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搞清楚我们肩上的责任,首先必须看清楚我们所处的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
一方面,我们要在一个更宏大的时空背景下,理解“国之大者”,心怀“国之大计”。
当前,我们正昂首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党的XX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时代。
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去年,中央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这不仅仅是一份行业发展文件,更是我们党从战略全局出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固本强基、凝心铸魂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强,则国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我们每一所大学,都是这个宏伟蓝图中的一个关键像素,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都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力军。
因此,我们讲党课、谈工作,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我们这一校一院的“小天地”,必须要把学校的发展、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棋局”中去思考和定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局观”。没有这个大局观,我们的工作就容易迷失方向,我们的奋斗就可能偏离航道。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一脉相承的思想指引下,汲取“真理之光”,校准“行动罗盘”。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当代中国,这个科学的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学习它,绝不能停留在背诵几句口号、记忆几个名词上,而是要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比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校工作中,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办学治校,必须始终把师生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比如,“坚持自我革命”,这就要求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刀刃向内解决自身问题。
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XX科大人在新征程上的“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学深悟透,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行得稳。
二、地方根脉与大学使命——深刻理解“我们是谁,为了谁”
弄清楚了宏观的“天时”,我们还要看清楚脚下的“地利”,搞明白我们XX科技大学自身的独特基因和特殊使命。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根,我们的根,就深植于XX省这片红色、厚重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壤之中。
(一)我们要从XX的红色历史中,传承“奋斗基因”,汲取“精神力量”。
同志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XX大地,XX热土,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是著名的“XX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我们的革命先辈,在这里用小米加步枪,点燃了革命的燎原之火。我校的校史馆里,至今还陈列着当年“XX保卫战”中烈士们用过的带豁口的大刀和染血的草鞋。这些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滚烫的历史,是镌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
我们常说要学习党史对我们XX科大人而言,学习党史,就是要首先学好我们XX的革命史。要让每一位师生都知道,我们今天窗明几净的教室、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从何而来。它来自于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来自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这种“忠诚担当、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XX革命精神,与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脉相承,是我们XX科大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二)我们要从XX的产业变迁中,找准“服务面向”,明确“发展方向”。
我们XX省,和隔壁的XX省一样,是“共和国工业奠基地”之一。“一五”时期,我们XX的工厂机床轰鸣,烟囱林立,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我们的光荣。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阵痛和压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作为我们省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我们XX,更是被定位为“中国智能制造新高地”和“未来材料之谷”。
这一转变,对我们XX科技大学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时代在出题,我们必须答题!我们的“科技”二字,从未像今天这样沉甸甸。我们的科研方向,能不能对准XX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们的人才培养,能不能精准匹配人工智能、新材料产业链的人才需求?我们能不能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为老工业基地的“二次创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我们这所大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做XX省振兴发展的“科技引擎”和“人才摇篮”。我们的科研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锁在柜子里,要力争写在XX的大地上,应用到XX的工厂车间里。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是理论上的巨人,更要成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这就是我们作为一所地方高水平科技大学,最具体、最直接的担当。
三、知行合一与担当作为——“我们应该怎么干”
明确了“为什么干”和“为谁干”,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怎么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必须把宏伟的蓝图、崇高的使命,转化为全校师生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一,我对全校各级党组织的要求是要把党的领导打造成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话,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是要在政治引领上“定盘压舱”。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在学校得到最迅速、最坚决的贯彻。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在风浪考验面前立场坚定,确保我们的大学始终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要在组织建设上“强基固本”。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要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每一个党支部都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尤其是教师党支部,要发挥好“双带头人”的作用,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破解“两张皮”问题。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学生党支部要成为引领优良学风的先锋队,成为团结服务同学的贴心人。
三是要在作风纪律上“激浊扬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让廉洁自律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校园里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每一位干部、每一位老师的爱护。
第二,我对广大教师党员的要求是要努力成为“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老师们,你们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教育强国,教师是基石。党员教师,更应该成为师德师风的表率、教书育人的楷模。
一是要有“为学”的境界,甘坐冷板凳。作为科技大学的老师,我们处在知识爆炸、技术迭代最新讲话系列的前沿。我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一颗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特别是我们XX省的产业急需,潜心研究,力求突破。在人工智能的算法上,在新材料的研发中,在破解一项项技术难题的日日夜夜里,体现一名党员科学家的价值。
二是要有“为事”的担当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