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集团“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集团公司“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家最新战略部署,系统总结“十四五”发展经验,精准研判内外部发展形势,集思广益、凝聚共识,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进集团“十五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不仅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战略研讨会和思想动员会。编制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事关集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能否行稳致远、再创辉煌,事关我们能否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也事关全体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事业前途。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十四五”,在坚实基础上谋求新跨越
“十四五”时期,是集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具挑战、也极富成效的五年。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持续影响,集团公司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不仅经受住了考验,更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回顾这五年,我们的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我们紧跟国家战略步伐,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改革,主要经营指标连年攀升。根据初步测算,在“十四五”期间,集团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15%,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以上。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在宏观经济承压、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完成的,充分彰显了集团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正如相关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主要军工集团普遍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两位数增长,部分核心指标甚至实现了倍增,我们集团的发展态势与行业整体的强劲复苏趋势是完全吻合的。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增长,资产结构持续优化,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回顾这五年,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主动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业务增长点。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我们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别是在军贸领域,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军贸作为核心使命大力推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这正成为集团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引擎。我们2018年时部分业务板块的利润增速就已超过32%,经过“十四五”的持续发力,我们的盈利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回顾这五年,我们的改革创新释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步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攻克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卓著,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敢担当的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推动集团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总而言之,“十四五”时期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积累的经验是弥足珍贵的。这是集团党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辛勤付出的结果。这些成绩为我们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强大的信心底气和宝贵的经验启示。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向为集团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作出贡献的每一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研判“十五五”,在时代变局中把握新机遇
站在2025年8月这个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上展望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且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首要任务就是精准把握形势,在看清大势、读懂变局中找准我们的历史方位和前进方向。
从国际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这给我们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也为我们发挥在特定领域的战略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战略空间。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为我们实体制造业,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尤其是对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支持政策。我们必须将集团的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全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壮大。
具体到我们所处的行业和面临的趋势,我认为有三个关键变量必须牢牢把握:
第一,产业智能化的浪潮正扑面而来。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国家正大力推进“AI+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于我们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谁能率先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谁就能在效率、成本、质量、模式上建立起代际优势。我们看到,无论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协同、智能排产,还是利用生成式AI进行产品辅助设计、预测性维护,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制造业的全价值链。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第二,绿色低碳的标尺已成为刚性约束。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国家已经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目标是到2035年,使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作为负责任的国有企业,我们不仅要当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更要当绿色发展的“排头兵”。特别是我们所在的行业,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2年印发的《烟草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到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20年下降20%。展望“十五五”,这一要求只会更严。根据国务院最新部署,从“十五五”时期开始,碳排放强度降低将正式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而不再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这意味着对碳排放的管控将更加直接、更加严格。我们必须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第三,自主可控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我们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集团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在关系集团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核心环节,下大力气解决“卡脖子”问题,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综上所述,“十五五”时期,我们将面临技术变革加速、绿色壁垒增高、市场竞争加剧、安全风险加大的复杂局面。但同时,国家战略的支持、产业升级的机遇、新技术的赋能,也为我们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强化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
三、擘画新蓝图,以三大核心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谋定而后动,方能行稳致远。编制“十五五”规划,必须有清晰的战略指引。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讨论,我提议,集团“十五五”期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升级、数字驱动、绿色发展”三大核心战略,以此作为我们谋划各项工作、配置各类资源的总纲。
第一,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升级”战略,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石。
发展的根基在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的高质量。进入“十五五”,我们不能再满足于规模的扩张,而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上,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
一是要做强做优核心主业。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们在传统优势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壁垒。要对标世界一流,持续推进工艺优化、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要围绕主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控制力和供应链韧性。
二是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前瞻性的眼光布局新赛道。在新材料、智能装备、精密制造等领域,要加大投入,集中资源,力争形成新的、有影响力的增长极。要探索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快速切入新兴领域,获取关键技术和市场渠道。
三是要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建立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机制。要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力争到“十五五”末期,研发投入强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要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同时,要建立更能激发创新活力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第二,坚定不移实施“数字驱动”战略,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如果说产业是我们的“身躯”,那么数字化就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神经网络”和“智慧大脑”。我们必须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系统性、整体性地加以推进。
一是要加快建设集团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我们数字化转型的“总枢纽”。这个平台不是简单的信息系统堆砌,而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于一体的“操作系统”。我们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行、重点突破”的原则,力争在2027年前完成平台主体架构的建设和核心应用的部署。平台要向上连接我们的ERP、MES、SCM等管理系统,向下连接生产线上的各类设备和传感器,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横向集成和纵向贯通。
二是要深度赋能业务全流程。要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推动数字化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深度应用。在研发端,要全面推广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与仿真优化技术,特别是要探索应用生成式AI技术,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性能仿真和结构优化,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在生产端,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黑灯产线”,广泛应用机器人、机器视觉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要大力推进预测性维护,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