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党课: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深刻认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这是把准高质量发展方向盘的必然要求。党建引领的核心价值在于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通过强化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的前置作用,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逐利性导致的短期行为,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企业治理和区域规划。例如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三省一市通过党建联席会议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协同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37%,证明政治引领能释放制度性协同红利。这种顶层设计优势,使高质量发展始终服务于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
    (二)这是锻造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的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战场中发挥着神经末梢作用。深圳南山区科技园党委组建的红色科创联盟,整合237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源,推动国产芯片研发周期缩短40%。这种组织化动员能力,既破解了卡脖子技术攻关中的企业单打独斗困境,又通过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等载体,将政策语言转化为生产力。统计显示,全国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平均利润率高出行业水平12个百分点,印证了组织力转化为竞争力的内在逻辑。
    (三)这是培育创新驱动精神土壤的必然要求。党建文化通过培育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贵州天眼团队在临时党支部带领下,攻克70项技术难关,其星空下的党课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标杆。这种文化浸润不仅激发创新热情,更通过党建+科创模式重塑评价体系,使重大原创成果占比从2018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9%。当“国之大者”成为集体潜意识,高质量发展便获得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支撑。
    (四)这是构建长效发展机制的必然要求。“党建+”模式正在重塑现代治理范式。浙江未来社区建设通过党建统领的五社联动机制,实现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三年超95%,其经验已写入国家标准。这种机制创新本质是重构生产关系:既通过三联三会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又运用数字化党建平台实现资源精准配置。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党建示范园区单位能耗同比下降18%,证明党建引领能够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天花板,形成绿色、智能、共享的新型治理生态。
    二、准确把握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实践主体角度看,履行机关党建责任有“落差”。一是机关工委履行“统一领导、指导督促”责任有差距。有的“统一领导”底气不足,“指导督促”本领不过硬,牵头抓总、狠抓落实、示范带动不够。有的分类指导不够精准,没有充分考虑不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差异性,“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一刀切”“一锅煮”。二是党组(党委)履行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有差距。有的党组(党委)履行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做到机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有的党组(党委)履责质效不高,抓党建重形式留痕,看似很认真,实则“两张皮”。有的“书记抓、抓书记”不够有力,“上热中温下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机关党委履行推动落实责任有差距。有的“就党建抓党建”,机关党建不能与业务工作“大合唱”,存在“自说自话”现象。有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谋划党建活动缺乏吸引力,“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不够精准有效。四是党支部履行直接责任有差距。有的支部书记“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依然存在,党建与业务工作成了“平行线”。有的支部活动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党员参与热情。有的组织生活质量不高,个别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五是机关纪检组织履行监督责任有差距。有的机关纪委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专职人员少。有的监督执纪问责成效不明显,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问题依然存在。
    (二)从实践内容角度看,机关党建工作质效有“温差”。一是政治机关建设有差距。有的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缺乏系统全面、规范有效的推进措施,常态化推进不够。有的模范机关建设机制不完善,缺乏有力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特色不鲜明,效果不明显。有的政治监督不够精准有力,有时没有做到及时跟进、精准指导、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二是思想理论武装有差距。有的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发挥不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不够。有的青年理论学习针对性、创新性、吸引力不强,没有充分调动年轻干部学习主动性。有的支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实效性,学用脱节,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现象。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关注党员干部思想动态不够,落实党内关怀帮扶制度不到位。三是基层组织建设有差距。有的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不够严格,对党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不及时,缺乏有效的防范整治措施。有的基层组织设置不规范,“超大”党支部、逾期换届、应换未换等问题不时出现。有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组织动员能力不强,服务发展、服务中心办法不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纪律作风建设有差距。有的纪律执行不到位,先紧后松、上紧下松、外紧内松现象依然存在,产生“破窗效应”,纪律松弛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反“四风”不够彻底,重管理轻服务、重留痕轻效果等“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在个别单位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到位,抓早抓小不及时,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还不够到位。
    (三)从实践关系角度看,党建和业务融合机制有“偏差”。一是互融共促理念意识不牢固。有的缺乏党建与业务“一盘棋”意识,没有认识到两者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没有树牢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为促进的理念,缺乏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二是互融共促平台载体不丰富。有的不能做到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没有把业务工作薄弱环节反映出的政治思想、作风纪律、能力素质等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着力点。三是互融共促考评机制不科学。有的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联动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未能把中心工作完成、重大任务落实作为检验机关党建工作的经验交流,考评结果运用不充分,没有把机关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三、科学分析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治站位不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有待加强。对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学习领会不深刻,不能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缺乏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实践锻炼不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对新时代机关党建规律特点把握不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性和个性”“党建和业务”等方面关系的重要论述理解不深刻,思维方式固化,工作因循守旧,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本领恐慌”。
    (三)宗旨意识淡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作风有待改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够到位,群众立场、群众观点树得不牢,政绩观、权力观有偏差,不能很好地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存在本位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四)守正创新不够,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有待改善。破解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脱节不够有力的难题,没有及时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融共促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在推动机关党建各职能部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上缺乏主动有效手段。
    四、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政治领航,铸牢高质量发展之“魂”。强化理论武装,以忠诚干净担当践行“两个维护”。一是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一体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7·29”重要指示精神,抓住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聚焦年轻干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