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住建局2025年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区住建局2025年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住建领域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对第三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相关负责同志通报了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安全生产,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
    从宏观层面看,形势逼人。根据上级通报,今年前七个月,全国房屋市政工程领域发生的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了8.5%和9.2%。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全国范围内较大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警钟在我们耳边长鸣。具体到我们XX市、XX区,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上半年,我们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保持了总体平稳。但进入7月份以来,短短一个月,我区建筑施工领域就发生了2起安全事故,虽然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暴露出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短板和漏洞,也再次证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
    从季节特点看,风险交织。第三季度历来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期、事故高发期。高温、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给建筑施工、燃气保供、老旧房屋等领域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温天气下,一线作业人员容易疲劳、中暑,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规范,诱发安全事故的风险急剧增高。汛期强降雨,极易引发深基坑坍塌、脚手架倒塌、临时工棚和围墙垮塌,以及城市低洼地带内涝等险情。同时,第三季度往往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各工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普遍,多工种交叉作业、夜间施工增多,这些都给我们的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工作本身看,短板犹存。通过近期的排查和调研,我们必须正视,我区住建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企业主体责任悬空,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有的项目现场管理混乱,“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有的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执法“宽、松、软”,存在“走过场”现象;一些新业态、新技术的安全监管还存在盲区。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可能是事故的导火索,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问题看得更重一些,把风险想得更足一些,把措施抓得更实一些。
    二、厘清责任边界,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这“三个必须”,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精髓,是我们必须遵守的铁律。落实“三管三必须”,绝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制度。
    一是要打破“安全只是安监部门事”的错误观念。安全生产不是某个科室、某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全局上下的“大合唱”。“管业务必须管安全”,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业务科室、每一个审批环节,都内嵌着安全生产的职责。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在抓质量的同时,必须同步抓好施工过程的安全;燃气管理部门,在保障供应的同时,必须把燃气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物业管理部门,在提升服务的同时,必须督促物业企业管好小区的消防通道、电梯和公共设施安全。全局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安全工作不是附加题,而是必答题。
    二是要推动责任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模糊的责任等于没有责任。为解决部分单位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我要求,在本季度内,由局办公室牵头,各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配合,全面梳理全局各层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制定一份详尽的《XX区住建局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岗位安全生产任务清单》。这份清单要明确到具体的人、具体的岗位、具体的事项、具体的标准和问责机制,要让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普通干部职工,乃至我们下属事业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该管什么、该怎么管、管不好要承担什么后果”,真正实现安全责任的全覆盖、无盲区、可追溯。
    三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安全监管涉及面广,单打独斗难成体系。我们要主动加强与应急、消防、城管、交通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和联合执法机制。特别是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如占道施工、管线交叉等,要主动牵头协调,不能相互推诿。在局内部,也要打破科室壁垒,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对于建筑施工、燃气安全、防汛等重点工作,分管领导要定期召集相关科室进行专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监管合力。
    三、聚焦重点领域,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第三季度,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精准有力的措施,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一是在建筑施工领域,要向“智慧工地”要安全、要效益。建筑施工是我们的监管主阵地,也是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我们要坚决遏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基坑坍塌、模板支撑系统失稳等传统事故。同时,要大力推动安全监管模式的转型升级,从“人海战术”转向“科技赋能”。目前,我区规模以上在建工地的扬尘和视频监控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塔吊、升降机等特种设备的智能化监测覆盖率还只有75%,智能安全帽、智能胸卡等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还处于试点阶段。我们必须加快推广速度,我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区所有危大工程的智能化监测设备覆盖率必须达到100%,新开工的5000平方米以上项目,必须同步规划和使用智能安全帽。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和闭环管理,让安全风险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被处置。
    二是在城镇燃气领域,要织密“源头端、输送端、用户端”三位一体的立体防护网。燃气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容不得半点闪失。一方面,要压实燃气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大对燃气场站、高压管网、调压设施的巡查检测力度,特别是对老旧管网,要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加快实施进度。另一方面,要狠抓用户端安全。要联合街道、社区,持续开展燃气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重点宣传普及燃气报警器和自闭阀的安装使用。同时,要保持高压态势,联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非法充装、私自改装燃气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三是在防汛备汛和房屋安全领域,要做到“万无一失”和“不留死角”。当前仍是主汛期,防汛工作决不能松懈。要严格落实“雨前排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