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全市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同志,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重点企业代表。刚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县、*区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各自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讲得都很好,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前一阶段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一是沟渠保洁控污力度持续加大,水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大力开展清渠清沟行动,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河道、水库、沟渠等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有效清除了各类垃圾和漂浮物,改善了水体生态环境。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共出动360余人次,打捞河道、水库杂草及其他漂浮物220余吨,清理淤泥、杂物150余立方米。同时,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行动,不断健全常态化保洁机制,确保生产生活垃圾堆放有序、清运及时,从源头上减少了生活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县通过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5%以上;*区加强对城乡接合部、河道沿岸等重点区域的垃圾清理力度,累计清理各类垃圾80余吨,有效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二是水资源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统筹抓好“黑臭水体治理”和“入淮水体修复”等重点项目,对全域范围内的水体进行系统治理,包括水体联通、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条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治理长度达到公里,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在入淮水体修复方面,我们投入资金亿元,实施了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人工湿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入淮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部分指标达到Ⅱ类标准。市通过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在河道两岸种植水生植物万余株,建设人工湿地亩,有效净化了水体,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三是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水生态修复成效逐步显现。我们大力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积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科学施肥方法等,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农药化肥减量宣传单4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组织技术培训场次,培训农民余人次。通过这些措施,全市减少化肥施用量约4.55吨,减少农药使用量*吨,农药化肥减量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改进耕作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有机种植,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实现了经济收益和生态保护的双丰收。县大力发展生态水稻种植,采用“稻虾共作”“稻鸭共养”等模式,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每亩增收元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当前水环境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虽然全市整体水环境质量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河道、沟渠的水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出现反弹现象。一些流经城镇的河段,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水质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二是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管网配套不完善,存在生活污水收集不彻底、处理不达标等问题。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较低,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沟渠,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粗放,农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还不够理想。四是水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对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存在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的现象,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违法排污行为屡禁不止,影响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整体成效。五是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紧密。水环境治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协调不畅等问题,未能形成工作合力,影响了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深刻认识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看,水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水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加强水环境治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良好的水环境是吸引投资、发展产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条件。如果水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以推进。从人民群众的期盼来看,干净、整洁、优美的水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水环境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改善水环境的期盼越来越强烈。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切实解决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下一阶段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到年底,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河流湖泊水质优良比例达到%以上,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持续加大沟渠保洁控污力度,全面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一是进一步深化清渠清沟行动。各地要按照“全覆盖、无死角、常态化”的要求,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所有河道、水库、沟渠等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清理整治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各类垃圾和漂浮物得到及时清理。要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河段的清理力度,特别是城乡接合部、工业园区周边、农田保护区等区域的沟渠,要做到定期清理、及时保洁。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配备必要的保洁人员和设备,确保沟渠保洁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河道、水库、沟渠的垃圾和漂浮物得到彻底清理,水体表面干净整洁,无明显污染现象。二是加强生活垃圾源头管控和处理。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城市建成区,要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农村地区,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堆放点的监管,严禁在河道、沟渠沿岸堆放生活垃圾,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水体。同时,要加大对乱倒垃圾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乱倒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力争到明年上半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达到*%以上。三是强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保准入制度,严禁高污染、高耗水项目入驻。对现有工业园区的企业,要督促其完善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要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对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达标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予以关停。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监管,确保其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力争到明年年底,全市工业园区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以上。
    (二)深入推进水资源专项整治,切实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要巩固已治理黑臭水体的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黑臭水体反弹。对尚未治理的黑臭水体,要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措施和完成时限,加快治理进度。要综合运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改善黑臭水体水质。要加强对黑臭水体治理过程的监管,确保治理效果。力争到后年年底,全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二是加强入淮水体修复和保护。要进一步加大对入淮水体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水体水质变化情况。要继续实施入淮水体修复工程,采取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改善入淮水体水质。要加强对入淮水体沿岸污染源的管控,严禁向入淮水体排放污水、垃圾等污染物。要建立健全入淮水体保护长效机制,确保入淮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力争到后年年底,入淮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部分指标达到Ⅱ类标准。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管理。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鼓励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节约用水。要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管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力争到年底,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上年下降%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以上。
(三)大力实施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大农药化肥减量力度。要继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科学施肥用药水平。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要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绿色环保农资产品,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要加强对农药化肥市场的监管,严禁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力争到明年年底,全市化肥施用量较上年减少*%以上,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以上。二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种植。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稻虾共作”“稻鸭共养”“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田水土流失,提高农产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