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2025年全县干部管理考核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召开全县干部管理考核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考核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系统总结去年以来我县干部考核工作的经验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2025年考核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刚才,县委组织部汇报了《2025年度全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几个牵头部门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有针对性,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总结复盘,不断坚定考核工作的信心决心
过去一年,是我县承压奋进、跨越突破的一年,也是干部考核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组织系统和各考核责任单位紧扣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考核工作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从“单一化”向“综合化”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里,我重点用三个“可圈可点”来概括:
第一,“指挥棒”更准了,服务大局的导向更加鲜明。我们坚持把考核指标与县委“12345”总体思路(注:可根据实际调整,此处为示例)紧密挂钩,新增了“项目建设突破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等6项专项考核指标,将“亩均税收”“研发投入强度”“群众满意度”等12项关键数据纳入硬性考核,推动干部把精力聚焦到“想干事”的赛道上。比如,在工业经济考核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只看总量不看增量”的做法,增设了“新签约项目落地率”“规上企业培育数”等动态指标,促使各乡镇(街道)主动外出招商、精准服务,去年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较上年增长42%。这说明,考核指标设置越贴近中心,干部发力方向就越聚焦;考核导向越鲜明,发展质效就越突出。
第二,“刻度尺”更实了,干部评价的维度更加立体。针对过去考核“看材料多、走现场少”“听汇报多、访群众少”的问题,我们创新推行“四维评价法”:即领导评价看担当、同级互评看协作、下级测评看作风、群众评议看口碑,其中群众评价占比从20%提升至30%。去年,我们组织1200余名干部深入村(社区)开展“夜访夜谈”,走访农户2.3万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100余条,有7名干部因“群众打分低”被取消评优资格,3名长期扎根一线、群众认可度高的“老黄牛”式干部被破格提拔。比如,XX镇农办主任张XX同志,连续3年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虽然材料写得不多,但群众说他“脚底沾泥、办事靠谱”,去年考核被评为“优秀”,今年被调整到县农业农村局任党组成员。这启示我们,干部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考核公不公,一线最有说服力。
第三,“助推器”更强了,考核结果的运用更加有效。我们打破“考用两张皮”困局,出台《考核结果运用实施细则》,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奖励“四个挂钩”。去年,全县共对32名考核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15名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干部给予职级晋升,对8名考核基本称职的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对2名考核不称职的干部启动调整程序。同时,建立“考核问题清单”制度,针对考核中发现的“基层治理能力薄弱”“产业发展思路不清”等问题,为21个领导班子“一对一”制定整改方案,推动17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完成整顿。比如,XX乡去年因“乡村振兴推进滞后”被列为后进乡镇,考核结果出来后,县委选派了经验丰富的副县长兼任乡党委书记,抽调农业农村局骨干组成工作组驻点帮扶,今年上半年该乡特色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8%,成功实现“后进变先进”。这说明,考核不是“挑刺”,而是“赋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从平时调研和去年的考核情况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考核指标“一刀切”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单位简单照搬上级指标,没有结合本地实际细化量化,比如对山区乡镇和城关镇都考核“工业税收”,导致山区干部“有力无处使”;有的指标设置过于抽象,像“创新能力”“服务意识”等表述缺乏具体评价标准,考核时容易“凭印象打分”。二是考核过程“走过场”问题尚未根治。个别单位存在“年初定指标、年终填表格”现象,平时不跟踪、不调度,到了考核时才临时抱佛脚;有的考核组“看台账多、查实情少”,对干部的实际表现掌握不深,导致考核结果与干部日常表现“两张皮”。三是考核结果“用得轻”现象比较突出。个别单位对考核结果“遮遮掩掩”,优秀干部没得到重用,后进干部没受到触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还有一定市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挫伤干部积极性,影响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考核工作的质量水平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之年,是我县“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干部考核工作,必须紧扣“服务中心、推动发展、激励担当”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重点在“三个精准”上下功夫。
(一)突出政治标准,把准干部政治能力的“测量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政治素质。”干部考核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作为硬杠杠。一要细化政治素质考核指标。针对“政治素质抽象、难以量化”的问题,我们要把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细化为18项具体指标,比如“是否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是否冲锋在前”“面对网络舆情是否立场坚定”等,通过具体事例、具体行为来评判干部的政治表现。二要创新政治素质考核方式。除了查阅资料、个别谈话,还要增加“政治表现负面清单”评估,对存在“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搞团团伙伙”“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打折扣”等行为的干部“一票否决”。今年,我们要结合巡视巡察整改、民主生活会、信访举报等情况,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实现动态更新、全程纪实。三要强化政治素质考核结果运用。对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要坚决“一票否决”,决不能让“伪忠诚”“两面人”混进干部队伍。
(二)做好分类施策,画准干部履职尽责的“立体像”
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职责差异很大,考核不能“一把尺子量所有人”。一要分类设置考核体系。对乡镇(街道),重点考核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指标;对县直部门,重点考核职能发挥、服务效能、改革创新、协作配合等指标;对事业单位,重点考核公益服务、专业水平、人才培育等指标;对村(社区)干部,重点考核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化解、群众满意度等指标。今年,我们将把全县2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工业主导型”“农业特色型”“生态文旅型”“城郊融合型”4类,制定差异化考核细则,避免“山区乡镇和城关镇比工业、农业村和社区比拆迁”的尴尬。二要分层确定考核重点。对领导干部,重点考核统筹全局、科学决策、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对中层干部,重点考核执行落实、协调各方、破解难题的能力;对一般干部,重点考核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比如,对经济发展部门的干部,要重点看项目引进、企业服务的成效;对民生部门的干部,要重点看群众诉求解决率、政策落实准确率;对执法部门的干部,要重点看执法规范、群众投诉率。三要动态跟踪考核过程。改变“年终算总账”的做法,建立“月调度、季考评、年总评”的动态考核机制,每月召开一次重点任务推进会,每季度发布一次考核“红黑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今年,我们将开发“干部考核数字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4787.html